-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工程地质条件 / 工程地质问题
2. 结构面 / 结构体 / 岩体结构
3. 岩石 / 岩体
4. 自重应力 / 构造应力
5. 变异应力 / 残余应力
6. 变形 / 破坏
7. 蠕滑(稳滑)/ 粘滑
8. 地震的震级 / 烈度
9. 砂土液化 / 震动液化 / 涌沙
5. 围岩应力 / 山岩压力(山压)
6. 凯塞尔(Kaiser)效应 / 岩爆
7. 屈服强度 / 残余强度 / 长期强度
8. 蠕变 / 松弛
9. 固结灌浆 / 帷幕灌浆
. 工
程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与工程特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当出现不协调时,将产生相应的工程地质问题。
2结构面 / 结构体 / 岩体结构
结构面:岩体内分割固相组分的地质界面的统称。包括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浅表生结构面三大类。
结构体:未经位移的岩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块体或岩块。
岩体结构:是建造与改造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以特定的建造如沉积岩建造、火成岩建造和变质岩建造为其物质基础,建造确定了岩体的原生结构特征而构造作用改造以及浅表生作用改造如卸荷、风化、地下水作用等,使岩体结构趋于复杂化。
3岩石 / 岩体
岩石:组成地壳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不连续性、各向异性、非均质性、有条件转化性等特点。
岩体: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被其所切割的结构体所构成的地质体。
4自重应力 / 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在重力场作用下生成的应力为自重应力。
构造应力:岩石圈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构造应力又可分为活动构造应力和剩余构造应力。
5. 变异应力 / 残余应力
变异应力: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的侵入等,与岩体天然应力形成的关系也较密切。
残余应力: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
6. 变形 / 破坏
变形:岩体承受应力,就会在体积、形状或宏观连续性方面发生某些变化。宏观连续性无显著变化者称为变形。
破坏:岩体承受应力,就会在体积、形状或宏观连续性方面发生某些变化。宏观连续性产生显著变化者称为破坏。
7. 蠕滑(稳滑)/ 粘滑
蠕滑(稳滑):断层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或稳滑。
粘滑:断层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
8. 地震的震级 / 烈度
地震震级: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它是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s,阻尼比0.8,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即M=lgA.
地震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振动强弱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9. 砂土液化 / 震动液化 / 涌沙
砂土液化:粒间无内聚力的松散砂体,主要靠粒间摩擦力维持本身的稳定性和承受外力。当受到振动时,粒间剪力使砂粒间产生滑移,改变排列状态。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的,要变密实就需要从孔隙中排出一部分水,如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于砂体之外,结果必然使砂体中空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空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sand liquefaction)。
振动液化:饱和砂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增加,砂土的抗剪强度降为零,完全不能承受外荷载而达到液化状态。
涌沙:饱水砂土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先产生振动液化,使孔隙水压力迅速上升,产生上下水头差和孔隙水自下而上的运动,动水压力推动砂粒向悬浮状态转化,形成渗流液化,使砂层变松,在薄弱环节形成涌沙现象。
5. 围岩应力 / 山岩压力(山压)
围岩应力:开挖地下洞室时发生重分布后的围岩中的应力。
山岩压力(山压):支撑结构与围
6. 凯塞尔(Kaiser)效应 / 岩爆
凯塞尔(Kaiser)效应:当受拉构件应力达到并超过材料所受过的最大先期应力时产生的有明显声发射出现的现象。凯塞尔(Kaiser)发现材料在单向拉伸或压缩试验时,只有当其应力达到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应力时才会突然产生明显声发射的现象。
岩爆:在高强度脆性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时,围岩突然破坏,引起爆炸式的应变能释放,并有破碎岩块向外抛射的现象。
7. 屈服强度 / 残余强度 / 长期强度
屈服强度:岩土体中某点在应力状态下由弹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是具有的抗压强度。
残余强度:岩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越过峰值点后下降达到的最终稳定应力值。
长期强度:岩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