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08_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第8讲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目录;(四)渗滤液产生量计算
(五)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六)渗滤液处理方法的选择
四、填埋场气体的产生与控制
(一)填埋场气体组成特征
(二)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方式
(三)填埋场气体的运动
(四)填埋场气体处理系统
(五)填埋场气体利用技术;杭州天子岭废弃物处理场
占地48公顷,全场由垃圾填埋库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地下水防污染系统、环境监测站、沼气发电厂、地磅计量系统和生活区等组成。填埋总容量600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3年,1991年4月投入使用。日平均处理量2450吨,最高达3500吨。
;一、固体废物的地质处置;(1)废物在处置过程的反应;物理反应
A、蒸发/气化:废物中的水分、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蒸发、气化转入气体中;
B、沉降/悬浮:渗泸液中的胶体物质,因重力的作用沉降或悬浮;
C、扩散/迁移:如气体在处置场中的横向扩散和向周围环境的释放;渗泸液的迁移或渗入覆土的下层。
;(2)污染物释放、迁移途径;2.固体废物的处置原则;2)将危险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的原则
3)集中处置原则
SW实行集中处置,既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利于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危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使所处置的废物及产生的污染物与环境相隔离呢?;3.多重屏障原理;1)废物屏障系统
根据SW的性质进行处理,包括固化或惰性化处理,以减轻废物的毒性或减少渗泸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密封屏障系统
利用人为的工程措施将废物封闭,使废物的渗泸液尽量少地突破密封屏障,而向外溢出。
3)地质屏障系统
地质屏障系统包括场地的地质基础、外围和区域综合地质技术条件。;良好的地持的地质屏障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土壤和岩层较厚、密度高、均质性好、渗透性低,含有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矿物成分。
(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力联系较少,可减少地下水的入浸量和渗泸液进入地下水的渗流量。
(3)从长远上讲,能避免或降低污染物的释出速本。
如果地质屏障系统优良,对废物有足够强的防护能力,则可减化“废物屏障系统”和“密封屏障系统”的技术措施。;(二)地质处置的防护性能;2)水的运移速度
土壤孔隙中水的运动速度与孔隙的大小及数量有关,即
(2)
式中: ——土壤的有效孔隙度,cm3/cm3
2.污染物的迁移及吸附滞留
1)污染物的迁移速度
污染物迁移与地下水的运动速度有关,且其迁移路线与地下水的运移路线基本相同。则污染物的迁移速率v‘与v的关系为(3);2)地质介质对污染物的吸附阻滞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质(腐殖质)和粘土颗粒带负电荷,因而,荷正电离子(阳离子),如铵、铅、钙、锌、铜、汞、铬(Ⅲ)、镁、钾等可被土壤中的腐殖质或粘土吸附滞留;而荷负电的离子(Cr4-,NO33-,Cl-等)则不能被土壤所滞留,即负离子随土壤中的水一起迁移。
各种污染物被土壤吸附而阻滞的能力,可用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表示,CEC越大,腐殖质和粘土含量越高,则滞留荷电废物组分的能力越强。
土壤的CEC可用每100g土壤的毫克当量数表示,即Meq/100g土壤。如纯腐殖质的CEC为200Meq/100g。 ;由以上讨论可知:影响废物组分在土壤中的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土壤的种类或结构;(2)土壤渗透性;(3)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这三者的关系用图表示为:;3.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设地质介质的厚度为L(m),则污染物通过所需的时间(迁移时间)为
v‘-------污染物的迁移速率;
v-------水的运动速度;
Rd——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滞留因子。
则污染物通过某些地质介质层后,其浓度衰减可示为
C=C0exp(-k’t*)
C0——污染物进入地质介质前的浓度,
C——污染物穿透地质介质后的浓度(穿透过后地下水的浓度)
k’——污染物降解或衰变速度常数。
因此,对于在地质介质中既被吸附,又会发生衰变或降解的污染物,只要污染物在此地质层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就可使污染物浓度降到所要求的浓度。
;[题1] 一填埋场中污染物的COD为 10000 mg.L-1,该污染物的迁移速度为 3*10-2 cm.s-1,降解速率常数为 6.4*10-4s-1。试求当污染物的浓度降到1 000 mg.L-1时,地质层介质的厚度至少应为多少?;(三)SW陆地处置的基本方法;2.分类
按填埋场地形特征分为:(1)山间填埋;(2)峡谷填埋;(3)干地填埋;(4)废矿坑填埋。
按填埋场地水文气象条件分为:(1)干式填埋;(2)湿式填埋;(3)干、湿式混合填埋。
按状态可分为:(1)厌氧性填埋;(2)好氧性填埋;(3)准好氧性填埋;(4)保管性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