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资料

PAGE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 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 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飞蛾的数量,查出发蛾高峰日,结合发育历期,预报防治适期。 “杨树枝把诱蛾”:用来测报和防治棉铃虫、粘虫等的一种方法。在发蛾期,用70cm左右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条,每10枝捆成一把,倒挂于木棍顶端,竖插在田间,每公顷105~150把,每天清晨用塑料袋套把,计数或捕杀成虫,6~7天更换1次树枝把。 “草把诱卵”:根据粘虫等具有趋向枯黄物产卵的习性,用稻草扎成小把,在成虫产卵盛期前定田定量插好,对粘虫进行发生期预测和防治。 “干母”与“干雌”: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干母营孤雌胎生产下的1代为“干雌”。 “苗蚜”与“伏蚜”:5~6份棉花上发生的棉蚜称为“苗蚜”;7、8月份发生的小型蚜称为“伏蚜”。 “冒穿”: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冒穿”。 得分评阅人二大题:填空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 我国目前的植保工作方针是“ 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 ”。 昆虫的田间分布型常分为 随机分布 和 聚集分布 两大类。 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到 16% 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 50% 时为高峰期,达到 84% 为盛末期。 “IPM”的三个基本观点是 生态学 、 经济学 和 社会学 观点。 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 胃毒剂 、 触杀剂 、 内吸剂 和熏蒸剂。 目前防治地下害虫蝼蛄和蛴螬效果较好的药剂有 辛硫磷、甲基异硫磷、呋喃丹、毒死蜱 等,常用的施药方法是 施毒饵、 撒毒土、 药液灌根、种子处理(药剂拌种) 。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 不污染环境 、 对人畜安全 、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性 。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主要途径有 天敌昆虫保护利用 、 繁殖释放 、引进移殖 。 作物抗虫性机制包括 不选择性 、 抗生性 、 耐害性 。 蝼蛄是典型地下害虫,其为害方式包括 直接取食为害作物根部 和钻成隧道,使作物根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 。 蛴螬是 金龟子幼虫 总称,其中植食性种类幼虫为害 作物下部的根 ,成虫为害 作物上部的茎叶 。 影响三化螟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栽培制度(食料) ,推广中稻,三化螟为害严重的原因是 为转移为害提供了桥梁田 。 在三化螟综合防治中,常用的农业措施有 处理稻桩 , 调整水稻栽培布局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