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河北》教案设计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入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时的喜悦心情。
三.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对话教学法
五.导课设计
同学们,古代中国是个诗歌繁荣的国度,说到诗歌我们便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唐代,因此唐代又被称为“诗唐”,可一说到唐代诗歌的繁荣,我们又会想到唐代诗坛上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诗篇,并被称为“”双子星座。一个是诗仙李白,另一个则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那么我们今天呐!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圣杜甫在四川时写的一首七言诗。
在进入这首诗的学习之前,老师先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1945年8月1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当消息传到四川,流亡到这里的知识分子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杜甫的一首诗。
那么,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一千年之后还能传唱不衰,可见它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诗人生平介绍: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被称为“”苦难诗人“,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问:我们要真正了解这首诗必须知道一段历史,大家知道是哪段历史吗?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和史思明率领20万大军从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掳虐,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安史之乱延续了八年之久,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老百姓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的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春)是杜甫流落四川时所作的一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这一年杜甫52岁。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在外漂泊多年的他也无时无刻不希望能够早日平息叛乱,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诗人不惊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于是诗人快速地用轻快奔放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佳作。
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过很多表达爱国之情的诗篇,风格大多是沉郁顿挫。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却一反平常。节奏欢快、感情充沛,又被后人称之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号呢?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下这首诗歌,体会下的感情基调,在读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断句和字的读音。
补充:1.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短裤,男女都可以穿。
2.“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涕泪”的意思是眼泪。“涕”指哭泣,而不是鼻涕。
3.“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也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孩子”, 所以,这里的“子”读zǐ,不读轻声。
问:那么通过刚才对诗歌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告诉老师是哪一个啊?
答:喜欲狂
是的,整首诗歌都是以“喜”为主线,诗歌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欣喜若狂的愉悦之情。那么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歌: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诗人在诗中连续用了多个动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那份欣喜之情?那么请大家再仔细阅读下诗歌,把它们找出来。(忽传-初闻-却看-漫卷-纵酒)
答:对,找的很全面!这些词都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有一种喜悦会让人喜极而泣,而诗人杜甫就是这样。问:大家知道杜甫当时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吗?我们可以看看杜甫在困局长安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目睹了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由此可以看出杜甫以前的生活过得多么凄凉与悲惨。可是,现在听说官军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失地,诗人想到即将回到阔别已经的家乡,一时悲喜交加,喜极而泣!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我们就跟能体会诗人当时“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心情了。
涕泪:同学们要注意一下这个词,古代指眼泪,不是鼻涕。
分析动词:“忽传”和“初闻”说明消息来的突然。
“却看”和“漫卷”是这两个连续性动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问:大家说“却看”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回头看” 的意思,“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此时最想先到的是伴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