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科学总论资料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口 腔
一、???? 口腔的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
当咬合处于息止颌位时,口腔前庭经合间隙与内侧的固有口腔交通;而在正中合位时,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及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二)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1.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外表形态
(1) 牙冠
;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咬合面
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和后牙合面上的锥体形山峰状 隆起 四嵴 四斜面
切端结节
舌面隆突
嵴
沟
点隙
窝;牙槽突:上颌牙槽骨向下、下颌牙槽骨向上突起的部分称为牙槽突。
龈沟:游离龈与牙齿根颈部间的沟状空隙。正常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
龈乳头:为牙龈位于两相邻牙之间突起的呈乳头状的部分。龈乳头填塞于两邻牙牙颈部的间隙处。 ;(3)硬腭与软腭
切牙乳头或腭乳头
腭皱襞
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
腭大孔
腭小凹、舌腭弓及咽腭弓
;(4)口底
舌系带
舌下肉阜;二、口腔组织器官
(一)唇
(二)颊
;(三)牙齿和牙周组织结构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四)咬合关系、合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齿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
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合关系的异常,如反合、开合、深覆合、锁合。
颌骨的病变,如发育异常、肿瘤、骨折等,常使牙齿排列紊乱,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影响咀嚼。
;;;;(五)舌
;(六)腭
;(七)口底; 三、乳牙与恒牙
deciduous teeth and permanent teeth ;乳牙deciduous teeth ;恒牙permanent teeth ;牙的萌出;乳牙萌出时间;恒牙萌出时间;部位记录法:
恒牙临床牙位记录1~8
乳牙 I~V
左上乳侧切牙:Ⅱ
右下第一磨牙: 6;
恒牙 1~32 顺时针排列
乳牙 A~T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乳牙与恒牙的交替 ;第三节 颌 面 部
一、颌面部表面形态
; 二、颌 骨
(一)上颌骨
1.上颌骨的解剖特点
;2.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
遭受外力打击时,力量可通过多数邻骨传导分散,不致发生骨折;若打击力量过重,则上颌骨和邻骨均可发生骨折,甚至合并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
无强大肌附着,骨折后较少受到肌牵引移位
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较快
感染时,易于穿破引流,较少发生颌骨骨髓炎
(2)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三条薄弱线;(二)下颌骨
下颌体
下颌支
;3.下颌骨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等为骨质薄弱区,当遭到外伤时,骨折常发生于这些部位。
下颌骨的血供较上颌骨少,且周围有强大致密的肌和筋膜包绕,当炎症化脓时不易得到引流,所以骨髓炎的发生较上颌骨为多。
; 三、肌 肉
(一)咀嚼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咬肌、颞肌、翼内肌
2.开口肌群(降颌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
3.翼外肌
(二)表情肌
;;;;; 四、血 管
(一)动脉
舌动脉
颌外动脉
颌内动脉
颞浅动脉;(二)静脉
面前静脉
面后静脉
翼静脉丛;五、淋巴组织
腮腺淋巴结
颌上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颈淋巴结
颈浅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六、神 经
(一)三叉神经
1.眼神经
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二)面神经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七、涎 腺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八、颞下颌关节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一、口腔常规检查
(一)常用检查器械 :口镜、镊子、探针
(二)检查前准备:检查体位 、光源
(三)常规检查方法:问诊 、视诊、 探诊、 叩诊、 触诊(扪诊)、 嗅诊、 咬诊;;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1、表情与意识神态
2、外形与色泽
3、颌面部器官 ;4.病变部位和性质检查;5、颌面部骨骼的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