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2015.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性痢疾;概述: 广义:由病原菌引起的痢疾样病变,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狭义: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反复发作。 本病发病率高,是夏秋季的常见病。 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 ; 病原学 Etiology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痢疾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无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之不同,本菌可分为4群。 →痢疾S. Dysenteriae (A) →福氏S.flexneri(B) →鲍氏S.boydii(C) →宋内氏S.sonnei(D) 和47个血清型。 本病流行菌型不断变迁。 欧美-D群,我国- B群→ D群→ A群;毒素∶各型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全身毒血症状; 痢疾志贺氏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作用→严重临床表现。 ;抵抗力∶DBA 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 温度越低,生存时间越长;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在粪便中存活时间的长短同气温、粪便中杂菌等有关。 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酚、汞、新洁尔灭)均很敏感。日光照射30’ 、加热至60℃10’或100℃1分钟杀灭。;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一)传染源 菌痢病人(急、慢)及带菌者。 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更大。;(二)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散发∶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暴发流行∶地震,战争,洪水等可因饮用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水型之暴发流行。;(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药,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四)流行特征 发展中国家(99%) 70%患者和60%的死亡患者--5岁以下 季节性∶本??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多发。 1、气温条件适合痢菌生长繁殖。 2、夏秋季降雨量多,有利于苍蝇孳生,传播媒介多;细菌繁殖。 3、天热易感者喜冷饮及生食瓜果蔬菜等食品。 4、胃肠道防御功能降低(如大量饮水后胃酸等消化液被稀释,抵御痢菌能力下降)。 5、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及设施差时易致流行。 ;发病年龄∶2个高峰, 以儿童发病率最高, 其次为中青年, 可能与活动范围大及接触病原菌机会较多有关。;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 ;致病力+细菌数量+人体抵抗力 致病力取决于: 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附 (介导细菌吸附的光滑型脂多糖O抗原); 侵袭力:侵袭上皮细胞并繁殖; 产生毒素。; 痢疾杆菌 胃 胃酸杀灭 未被杀灭的细菌 肠道 ;17;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制: 可能是特异性体质对细菌内毒素的超敏反应→产生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急性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DIC →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以脑组织受累较重。;病理解剖 pathology ;病理特点:结肠化脓性溃疡性炎症 1、乙状结肠、直肠病变为主 2、弥漫性浅表溃疡 3、无正常肠道粘膜 4、病变限于固有层,很少引起肠穿孔和 大量出血 5、中毒型结肠局部病变轻,全身病变重。;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一)潜伏期 潜伏期1~4日(数小时至7日)。 痢疾志贺氏菌临床表现较重,宋内氏菌较轻,福氏菌易变为慢性。 ;(二)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1)毒血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2)肠道症状: 腹痛:便前加重、便后缓解,左下腹 腹泻:稀水便→脓血便,10-20次/日,里急后重 (3)体征: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4)重者:水电紊乱,循环衰竭;2、轻型∶ 似肠炎,症状轻,易漏诊、误诊→慢性 3.重型:老年、营养不良 肠道症状重,循环衰竭、休克、心、肾功能不全,败血症;; (1) 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由于全身微血管痉挛,而有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早期血压可正常,但亦可降低甚至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触不到。亦可有少尿或无尿及轻重不等之意识障碍。此型较常见。 (2) 脑型(呼吸衰竭型):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以严重脑症状为主,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