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医学的重大成就 社会背景和科学革命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向外扩张,占领了很多殖民地——热带病和寄生虫病发展。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外科发展 社会背景和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 进入20世纪,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医学发展主要依赖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进步。 20世纪初在医学领域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派别。例如:微尔啸学派 细胞病理学说 、巴甫洛夫学派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塞里学派 应激学说 、心身医学学派 精神分析学说 等。 20世纪医学的特点之一是医学分科专门化。 社会背景和科学革命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其次,科学和技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 第三、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主要内容 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深化 疾病诊断与治疗上的主要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 第一节 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深化 一、分子生物学的建立 (一)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二)摩尔根的基因论 (三)三大学派对基因的研究 (四)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 (一)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1866 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 两大发现: 其一,植物的每一种遗传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 控制,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即“孟 德尔因子”。 其二,控制遗传性状的因子在其杂交后代中遵循 一定的分离规律和组合规律;即“分离定律” 和“自由组合定律”。 1901 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 德 国 科伦斯 荷 兰 费里斯 奥地利 切尔马克 三人几乎同时在不同国家,用不同的实验材料 却得出相同的结果。 1902 英国 贝特森最先创用“遗传学”这一学科名词 1908 丹麦 约翰逊最先把孟德尔因子称为“基因” (二)摩尔根的基因论 1926 摩尔根 现代遗传学奠基性著作《基因论》 主要内容: 1、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空间的有机化学实体; 2、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 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与一定连锁群相联系; 4、生物间遗传性状差异主要取决于基因的组合。 ——分子生物学之父 1933 获诺贝尔奖 Thomas H. Morgan 1866-1945 1933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or Medicine Thomas Hunt Morgan with fly drawings (三)基因研究的三个主要学派 1、结构学派 2、生化学派 3、信息学派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化学家科赛尔(1853—1927)探明核酸的主要成份是:4种不同的碱基、磷酸和戊糖。科赛尔和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1856—1939)都曾设想核酸可能是在遗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 20世纪20年代末,对于核酸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它存在于细胞核内,具有生理功能. 列文“四核苷酸”假说 1924年,德国细胞学家福尔根(1884~1955)发现核酸中的戊糖有两种:核糖与脱氧核糖。根据含糖的不同,核酸就分为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生物学”提出 1940 随着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应用,对核酸的研究 引入第二次高潮 1945 英国科学家阿斯特伯利,精确测量DNA分子, 提出“分子生物学”一词 Maurice Wilkins 1916-2004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与DNA双螺旋结构 富兰克林 1920-1958 生于伦敦,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1945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1951年回国,1952年5月成功拍摄了DNA的X线晶体衍射照片。1958年去世而没有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01年英国设立“富兰克林奖”用于奖励那些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科学家。 罗萨琳德·富兰克林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 当时人们主要是研究基因的存在,遗传方式,而对基因作用方式很少涉及,这就促进了生化方面的研究。 1909 英国医生 加罗德 《先天性代谢病》 提到黑尿病、白化病等4种代谢病是按孟德尔 隐形方式遗传,并判断出代谢缺陷与某种中 间物质及遗传物质的变化有关。 但直到1941年他的成果才被重新发现。 1940 美国斯坦福大学 比德尔 塔特姆 将链孢菌 引入生化遗传学。 结论:“一个基因一个酶”。 主要功绩:将疾病、酶与基因的关系建立起来。 1946 塔特姆、利德伯格发现基因重组现象,并证明了细 菌也服从孟德尔定律,使细菌遗传学发展起来,为 遗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