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第二章_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_第二章_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第二章 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Aggregate Structure of Polymers;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指高分子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包括固体与液体。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固液之间的相态)。;范德华力(Vander Waals force):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距离增加,范德华力下降,作用范围小于1nm,作用能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静电力:由极性分子间永久偶极产生。;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邻近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6~13KJ/mol;氢键;氢键;因为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量有关,而高分子的分子量很大,致使分子间作用力加和超过化学键的键能,因此高聚物不存在气态。;内聚能密度;内聚能(Cohesive Energy):为了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把1mol的液体或固体气化时所需要的能量。;内聚能密度(Cohesive Energy Density):单位体积???内聚能。; 当CED300J/m3,非极性聚合物分子间主要是色散力,较弱;再加上分子链的柔顺好,使这些材料易于变形,具有弹性--rubber 当CED400J/m3,分子链上含有强的极性基团或者形成氢键,因此分子间作用力大,机械强度好,耐热性好,再加上分子链结构规整,易于结晶取向--fiber 当CED在300~400J/m3,分子间作用力适中--plastic;2.1 晶态聚合物结构;判断是否结晶最重要的实验证据是什么?;衍射曲线;晶 体;2.1.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2)晶胞和晶系;a;七 大 晶 系;(3)晶面和晶面指数;晶面指数(Miller 指数);晶胞密度; 2.1.3 聚合物的形态与研究方法; 2.1.3.1 单 晶(Single Crystal);2.1.3.1 单 晶;2.1.3.2 球 晶(Spherulites);由偏光显微镜观察;2.1.3.2 球 晶;(1) 控制结晶速度:将熔体急速冷却(在较低的温度范 围),生成较小的球晶;缓慢冷却,生成较大的球晶。 (2)采用共聚:破坏链的均一性和规整性,生成较小球晶。 (3)外加成核剂:可获得较小的球晶。;2.1.3.3 其他结晶形态;2.1.3.3 其它结晶形态;2.1.3.3 其他结晶形态;2.1.4 晶态高聚物的结构模型;缨状胶束模型;要点:单个大分子同时穿过一个或几个非晶区,晶区和非晶区是共存的,晶区是若干个高分子链段规整排列堆砌而成,非晶区中大分子链无规排列,互相缠绕在一起。;不能解释的事实:片晶厚度与分子量无关。;要点:整条大分子链是规整的反复的排入到晶格(lattice)中,且分子链邻近折叠。;插线板模型;插线板模型;小结;结晶度;结晶度的测量方法;密度法;体积结晶度;密度法;密度法;例题:由文献查得PET resin 的密度?c=1.5×103Kg/m3,?a =1.335×103Kg/m3,有一样品重量为 2.92 ×10-3Kg ,V = 1.42×2.96×0.51×10-6m3 试由以上数据计算该PET resin 试样的结晶度。 ;X射线衍射法;量热法(DSC);量热法(DSC);例题:DSC测得聚丙烯结晶峰热为94.4 J/g,已知聚丙烯的熔融热为△H = 8.79 kJ/mol,求聚丙烯的结晶度。;结晶度;聚合物的结晶度高达40%以上时,由于晶区相互连接,贯穿整个材料,因此它在Tg以上仍不软化,其最高使用温度可提高到接近材料的熔点Tm ,这对提高塑料的热形变温度是有重要意义的。 另外,晶体中分子链的紧密堆砌,能更好地阻挡各种试剂的渗入,提高了材料的耐溶剂性;但是,对于纤维材料来说,结晶度过高是不利于它的染色性。 因此,结晶度的高低要根据材料使用的要求来适当控制。 ; 2.2 非晶态聚合物结构 Amorphous phase ; 非晶态聚合物模型;无规线团模型; 2.3 高分子液晶 Liquid Crystal;1965年杜邦女科学家Kwolek发现了溶致液晶高分子聚对氨基苯甲酸(PBA),她的进一步研究导致了高强度、高模量、耐热性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Kevlar纤维的大规模商品化。为表彰她的贡献,美国化学会将1997年度的Perking奖金授予了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2.3 高分子液晶 ;液晶的化学结构;液晶的分类:按液晶基元所在位置分类;液晶的分类:按液晶基元所在位置分类;液晶的分类:按液晶基元所在位置分类;液晶的分类:按液晶形成条件分类;液晶的分类:按液晶核排列分类;液晶的分类:按液晶核排列分类;液晶的分类:按液晶核排列分类;高分子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柔性间隔段:柔性间隔段的引入,可以降低高分子主链对液晶基元排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