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 冒;目的要求;概述;;4、范围;病因病机;病机;病机归纳:肺卫功能失调。;诊查要点;2、发病季节:四季可发,以冬、春季多见。
3、病程:一般一周左右。;二、病证鉴别;2、与时行感冒鉴别;三、相关检查:;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三、证治分类
共证: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风寒束表;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气虚感冒;阴虚感冒;时行感冒;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中草药:;调护;预防;结语;病案;; ;【目的要求】
1.掌握喘证的诊查要点及辨证论治。
2.熟悉喘证的概念、范围及病因病机。
3.了解喘证的预防调护。;概述;
源流:
《内经》对喘证的病名、症状、病因病位有详细论述。
《金匮要略》在辨证分类上总结了外感喘证治疗的经验,并列有处方。;金元医家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证治。
明代《景岳全书》明确提出了虚喘、实喘的辨证纲领。
??类证治裁》“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
范围 :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
;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情志所伤
4.劳欲久病
; 肺虚气失所主 气短而喘
肺肾虚弱
肾虚气失摄纳 出多入少,气逆上奔而喘 ;(三)病性:虚实。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常见虚实夹杂。
(四)病位:肺和肾涉及肝脾。
(五)病势:实喘易治;虚喘难治。严重阶段可见肺肾俱虚,孤阳欲脱,影响到心。
(六)预后:病程的长短、病邪性质、病位深浅有关。
;归纳起来,喘证的病因总不离外邪、饮食、 情志、劳欲等。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 严重阶段心阳亦受累。外邪、痰浊、肝郁气逆,使邪壅肺气,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致喘。 所以实喘主要与肺气不利有关,故曰实喘在肺。 肾为气之根,司气之摄,若肾元不固, 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逆于肺而喘,所以虚喘责在肺肾。;心脉上贯于肺,肾脉上络于心,心阳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有密切关系。因此,喘证到严重阶段,不仅肺肾俱虚,心阳亦受累。心阳虚则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喘汗致脱。;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二)病证鉴别;喘证与气短;辨证论治;一旦辨为实喘还应辨外感与内伤:
需从起病、病程、有无表证来判断外感与内伤。
若为虚喘应辨病变的脏器:在肺、肾。; 2、辨寒热
属寒 咯痰清稀,色白有沫,面色青灰,伴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迟而弦。
属热 咯痰粘稠,色黄或白,口渴欲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二、治疗原则;三、分型论治;风寒壅肺证;
方药——前方解表宣肺平喘,用于风寒袭肺;后方宣肺化痰,用于喘咳胸闷,痰气不利者。前者解表散寒力强;后者降气化痰功著。
常用药物:
麻黄、紫苏—温肺散寒
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化痰降气平喘;加减——表证重者—加桂枝、白芷、细辛.
寒痰阻肺,痰白清稀量多泡沫—加细辛、生姜、白芥子、陈皮.
咳喘重,胸满气逆—射干、前胡、厚朴、紫菀.
;表寒肺热证;本方宣肺泄热、降气平喘,适用于外有表证,肺热内郁。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
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泄里热
苏子、杏仁、冬花、半夏—降气化痰
加减——表寒重—加桂枝。痰热重—加栝楼、贝母。痰鸣息涌—葶苈子、射干。;痰热郁肺证;方解——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鱼腥草、公英、双花、连翘—清泄肺热
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知母、射干、栝楼皮、地龙—化痰利气
加减——①痰多粘稠—加栝楼、海蛤粉;②喘不得卧,痰涌便秘—加大黄、葶苈子;③痰黄有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蒲公英、冬瓜子;④身热甚—加石膏、知母、金银花; 痰浊阻肺证;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壅气急者宜之。
方解——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三子养亲汤—豁痰利气平喘。
酌加苍术、厚朴(二陈平胃散)、枳壳、紫菀、冬花、旋覆花。;肺气郁痹证;常用药——槟榔—行气导滞,破气降逆。
沉香—降气平喘。既可降逆气,又可钠肾气。
木香、枳实、厚朴、乌药—疏肝顺气,加强开郁之力。
苏子、代赭石、杏仁—降逆平喘。
加减——肝气郁滞重—加柴胡、郁金、青皮等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
气滞腹胀,便秘—加大黄以降气通腑(六磨汤); 虚 喘
肺气虚耗证
症状:主症+肺气虚证(短气、自汗 畏风,痰稀)或气阴两虚(烦热口干,痰少质粘,面色潮红)
舌脉:舌淡红或苔薄,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生麦散合补肺汤加减;前方益气养阴,以气阴不足为宜;后方补肺益气,治少气不足以息等肺肾气虚之证。常用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 VIP
- 昆山通海中学小升初考试试卷.docx VIP
- 交警基本法律知识.pptx VIP
- 2025下半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3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海南三亚市天涯区教育系统招聘幼儿园编制教师16人(第1号)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5套).docx
- 旅游美学——第三章-审美心理.pptx VIP
- 《永冻土地区场道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课程教学大纲.doc VIP
- 考研英语单词表汇总(5500).doc VIP
- 2025下半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3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精品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