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条码技术概述;引入问题: 生活中条码使用的例子?? 条码有什么作用??;;;;商品条码(UPC -A);;;;术语名称
;条
码
高
度;;;;;条码;;;;条码扫描原理(条空反射率不同);;;;条码技术概述;;表4-3 我国条码标准
;;图4-4 EAN-13码示例 ;表4-4 EAN-13码的结构
;;;表4-7 EAN码数据符的编码规则
;表4-8 左侧数据符的编码选择;;;;EAN-8商品条码 ;EAN-8商品条码 ;;;?
;;;;;;;;;;;;;;;;;;;(3)条码应用标识 ;常用标识符;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n2+n18;货运包装箱代码
;条码技术概述;;;;堆积式;;;;;;;;条码技术概述;;;;表4-18 条码应用标识符(部分)的含义;;;;;;;;条码技术概述;第五节 射频识别技 术;一、 射频技术概述; 1、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示意图 ; 2、RFID的特点;3、RFID和条形码的比较;4、RFID技术现状与前景;二、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2、信号接收机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
3、编程器
只有可读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置。
4、天线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 ;几种常见的RFID标签;标签的外观形式;2、阅读器;2.1各种阅读器图例;2.2主动型阅读器和标签实例;四、射频工作原理; 1、射频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五、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领域分类;五、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领域分类;六、射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七、四种典型射频识别系统(总结);EAS系统
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 ;3)物流控制系统 在物流控制系统中,固定布置的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人上面。当物体、人流经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4)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阅读器放置在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 ; 什么是物联网?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将沟通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Human to Thing)和物与物(Thing to Thing)之间的沟通连接。;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简而言之,物联网是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