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8单元-麻叶洞天.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8单元-麻叶洞天.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其实,这也是现代许多诗性哲人的理想。在摆脱了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之后,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那时候,一切存在者都回到了存在的本来状态,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尼采曾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种境界:“这里一切存在的语言和语言宝库向我突然打开:这里一切存在都想变成语言,一切生成都想从我学习言谈。” 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修身名句 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唐·白居易《诗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 一、作家作品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他一生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1640年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1641年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二、文体常识 《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 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3)词汇丰富,敏于创作;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预习作业 一、通假字 1.乱石轰驾 (通“________”) 2.于是辟成一衖 (通 “________”,________);名词,气度,风度 ;名词,胜利;名词,处所;三、词类活用 1.自西而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樵者腰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束涧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蛇伏以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循涧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句式 1.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________ 2.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3.寄行李于其家 ________ 4.今何以枯洞也/何以致之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