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固定格式资料
文言固定格式; 固定句式,其实应为一些文言词语在文言文里的固定用法,是比较固定的结构形式,有其比较固定的意义。认识并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都是很有必要的。
固定句式通常比较繁杂零乱,不易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不过,它们的构成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词连用或关联使用,因而,从用法和作用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分出几个类型来。; 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1、表判断语气。常见的有“无以”“所以”“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③亚父者,范增也。
④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 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如何”“何如”“若何”“奈何”“何也”“何所”“何为”“如…何”“如之…何”等。
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相当于“为什么”。
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 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相当于“怎么办”。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
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所”译为“所‥‥‥的是什么” ; “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如:①其如土石何? ②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③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 3、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何…为”“奚以…为”“何…之有”“不亦…乎”“安…哉”“庸…乎”“宁有…乎(哉)”“宁…耶”“其…乎”等。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为”相当于“何必…呢”。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为”相当于“…干什么呢”。
“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相当于“哪里…呢”。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乎”相当于“难道…吗”。
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安…哉”相当于“哪里…呢”。 ; ⑦夫晋,何厌之有?
“何…之有”相当于“有…呢”。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
“何有”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舍不得/关系)呢”。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⑨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宁有…乎(哉)”“宁…耶”,表反问,译为“难道是…吗?”
⑩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其…乎”表反问,译为“难道…吗?” ; “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4、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语气。常见的有“无乃…乎”得无…乎”等。
①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4风向和风速.资料.ppt
- 教科版思品八下第五课《公私之间》第一课时资料.ppt
- 教科版思品八下第五课《公私之间》第二课时资料.ppt
- 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资料.ppt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资料.ppt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PPt资料.ppt
- 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资料.ppt
- 教程教程资料.ppt
- 教科科学四下《各种各样的花》资料.ppt
- 散文整体阅读能力资料.ppt
- 频率之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与机制探究.docx
- 预购商品房抵押制度的法理剖析与实践路径探究.docx
- 产业集聚视角下长珠三角机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与启示.docx
- 揭开影子董事的“面纱”:公司法视角下的深度剖析与实践反思.docx
-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消费者民事权利保障的多维审视与实践探索.docx
- 鲁股力量:山东省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维贡献与驱动研究.docx
- 食用槟榔的安全风险剖析:多维度视角与应对策略.docx
- 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及生产经营者风险应对策略研究.docx
- 论彩票业政府管制: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docx
- 全球能源变局下外资石油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前景洞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