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启示(人文地理)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 课程标准启示;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 (一)人口与城市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摘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人口数量的变化;(10年课标卷)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14年课标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10年课标卷)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下图为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年课标1卷)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城市区位; (14年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9~11题。 ;(14年课标1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城市区位;(14年四川卷)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13年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12年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4年课标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5年课标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摘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农业中几组易混概念: ●热量带和温度带;光照(日照时数),热量(积温) ●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 ●复种指数和熟制,种植制度 ●气候生长期和作物生长(周)期 ●农作物和农产品;粮食作物包括: 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豆类作物(大豆、蚕豆、碗豆、绿豆)、 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 经济作物包括: 纤维作物(棉花、黄麻)、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饮料作物(茶、咖啡、可可)、 药用作物(人参、贝母)、 水果(苹果、梨、桃;柑橘;香蕉、荔枝、菠萝) 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香蕉、剑麻、茶、咖啡、可可) 大多数是春播秋收特别是需热较高的作物如:水稻、春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等 秋播春收一般指适宜越冬的亚热带暖温带地区:冬小麦、油菜等;农业中几组易混概念: ●热量带和温度带;光照(日照时数),热量(积温) ●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 ●复种指数和熟制,种植制度 ●气候生长期和作物生长(周)期 ●农作物和农产品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卷;农业选择题 怎么考;(11年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