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走进纳米世界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走进纳米世界资料

表面效应 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导致比表面积显著的增加,另外表面原子由于配位不足导致大量的不饱和键产生,而是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使得材料表现出不一样的性质。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 小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也称为体积效应,是指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奇”的现象。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nm时却开始导电。又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 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从而使其磁、光、声、热、电、超导电性能变化。如,有种金属纳米粒子吸收光线能力非常强,在1.1365千克水里只要放入千分之一这种粒子,水就会变得完全不透明。 费米能级 费米能级等于费米子系统在趋于绝对零度时的化学势;但是在半导体物理和电子学领域中,费米能级则经常被当做电子或空穴化学势的代名词。 费米子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 对于金属,绝对零度下,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就是费米能级。 费米能级的物理意义是,该能级上的一个状态被电子占据的几率是1/2。 n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靠近导带边,过高掺杂会进入导带。 p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靠近价带边,过高掺杂会进入价带。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过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自然界中的纳米材料 纤尘不染的荷花 池塘中的溜冰者—水黾 飞檐走壁的壁虎 贝类--娴熟的粘合高手 利用“罗盘”定位的蜜蜂 会吐丝的蜘蛛 五彩斑斓的蝴蝶 眼观六路的蛇尾海星 细菌---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生物 纤尘不染的荷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荷叶上滚动的露珠。20 世纪70 年代,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 莲叶一尘不染的原因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荷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覆盖着无数尺寸约10 个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为几百纳米的细绒毛。使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空气,这样就紧贴叶面形成一层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后,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要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池塘中的溜冰者—水黾 小型水生昆虫水黾不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还会像溜冰运动员一样能在水面上优雅地跳跃和玩耍。它的高明之处是,既不会划破水面,也不会浸湿自己的腿。 水黾行于水面的的秘诀 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层微米尺寸的刚毛。这些像针一样的微米刚毛的表面上形成螺旋状纳米结构的构槽,吸附在构槽中的气泡形成气垫,这些气垫阻碍了水滴的浸润,宏观上表现出水黾腿的超疏水特性(超强的不沾水的特性)。正是这种超强的负载能力使得水黾在水面上行动自如,即使在狂风暴雨和急速流动的水流中也不会沉没。 飞檐走壁的壁虎 壁虎可以在任何墙面上爬行,反贴在天花板上,甚至用一只脚在天花板上倒挂。壁虎脚上覆盖着十分纤细的茸毛,可以使壁虎以几纳米的距离大面积地贴近墙面。这种附着力可通过“剥落”轻易打破,就像撕开胶带一样,因此壁虎能够穿过天花板。 壁虎脚上的秘密 经研究发现,壁虎脚上有无数微米级的刚毛阵列,而这些刚毛每个又由无数纳米级的刚毛排列组成,如此众多的微结构单元 ,最终使得壁虎脚能够通过范德华力粘附在物体上,使其在光滑平面上行走自如。 贝类--娴熟的粘合高手 贝类堪称纳米粘合技术的高手。当它想把自己贴在一块岩石上时,就会打开贝壳,把触角贴到岩石上,它将触角拱成一个吸盘,然后通过细管向低压区注射无数条黏液和胶束,释放出强力水下胶粘剂。这些黏液和胶束瞬间形成泡沫,起到小垫子的作用。贝类通过弹性足丝停泊在这个减震器上,这样,它们就可以随波起伏,而不至于受伤。这种牢固的胶粘效果就来自黏液和岩石纳米尺度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会吐丝的蜘蛛 自然界中的蜘蛛丝直径有100纳米左右,是真正的纯天然纳米纤维。蜘蛛的腹部通常有几种腺体,被称为吐丝器。各种腺体产生不同类型蛛丝,腺体顶端有喷丝头,其上有数千只小孔,喷出的液体一遇空气即凝结成黏性强、张力大的蜘丝。蜘丝由丝纤朊蛋白质组成。通常,一千根蜘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