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单项组钻完井工程_钻·研先锋
PAGE
团队编号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方案设计类作品
比赛类别
钻完井工程单项组
完成日期 2014年4月10日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作品简介
本作品包含单翼多分支水平井Z3井组(包括工程井Z-3H与洞穴井Z-3V)和直井Z1两口井的钻井设计。其中重点在Z3井组的设计,Z1井的设计思路与Z3井组中洞穴井设计思路相近,又另外针对其钻遇多个煤层的特点和储层保护方面做了适当调整。因此本作品设计思想主要在Z3井组展示,Z1井仅提供设计结果。以下作品特点主要针对Z3井组。本作品的主要特点有:
(1)从主井眼方位、走向与垂向位置等方面优化轨道设计,设计其轨道处于煤层中上部沿最小主应力方向、由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钻进,以实现产能最大化,同时防止井壁坍塌、保证安全钻进。
(2)由于钻遇煤层存在倾角变化,主井眼与分支井眼钻遇地层倾角变化也存在差异,因此优选其控制靶点,确保其在煤层中上部钻进。
(3)从两井连通工艺与降低摩扭出发,优选主井眼剖面单增至煤层顶部(85°)后降低造斜率进入煤层以便于轨迹控制;从井壁稳定性出发,优化分支井眼剖面,设计“降-增-稳”剖面,同时可达到在煤层中的最大延伸长度。
(4)考虑到两井连通的要求,洞穴井与工程井井身质量要求较高,而钻遇地层存在多处角度不整合。因此本作品在洞穴井二开井段采用钟摆钻具组合控制井斜,工程井二开井段采用带“动力钻具+MWD”的钻具组合实现直井段井斜控制和造斜,一趟钻完成二开。
(5)优化三开钻具组合: eq \o\ac(○,1)采用带“动力钻具+LWD+减阻器”的钻具组合,防止其钻出煤层; eq \o\ac(○,2)由于3#煤层埋深较浅,水平段较长,三开为小井眼又以滑动钻进为主,因此施加钻压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作品设计了倒装钻具组合,并进行了摩阻系数敏感性分析,确保滑动钻进时在有效施加钻压的同时造斜段与水平段不发生屈曲; eq \o\ac(○,3)尽可能地简化钻具组合,以利于充气钻井控制与防止阻卡导致井壁垮塌。 eq \o\ac(○,4)采用综合应力对定向井段各种工况下的钻柱强度进行校核。
(6)以控制岩屑床厚度小于井眼直径的10%以内为基础,对斜井段的水力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7)根据煤层气多分支井环空注气工艺建立简化物理模型;并优选井筒多相流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煤层气欠平衡工艺要求得出模型求解思路与方法,编制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充气欠平衡钻井注气量优化”软件用于注气量与钻井液排量的优化。
(8)利用编制的注气量优化软件,得出不同注气量下合理的钻井液排量区间与不同钻井液排量下合理的注气量区间,并用图表分析方法得到二者的最优组合。
(9)根据各开次可能钻遇的复杂情况,优选钻井液体系: eq \o\ac(○,1)二开直井段采用低固相聚合物封堵钻井液体系,加入双膜承压剂,以防漏防塌; eq \o\ac(○,2)二开斜井段造斜率较高,采用低固相聚合物润滑钻井液体系,以主要提高造斜段防阻卡的能力; eq \o\ac(○,3)三开在煤层中钻进,裸眼段长,钻井液设计重点在于井壁稳定、保护煤层,同时要满足井眼净化与润滑防卡要求,因此三开采用无土相钻井液体系配合充气钻井保护煤层;由于煤层亲水,加入防水锁剂以利于钻井液返排;加入无机盐、降滤失剂稳定井壁;加入润滑剂、增粘剂增强其润滑与携岩效果。 eq \o\ac(○,4)完井解堵,完井采用生物酶无固相完井液,生物酶分解可降解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解除对裂缝的堵塞。
(10)针对煤层埋藏浅、温度低、储层压力低、煤层易受伤害等特点,优选水泥浆体系与固井技术措施,在配方中加入早强降失水剂,并采用低密度水泥浆配合常规密度水泥浆来降低环空的液柱压力。
Z3井组钻井工程设计
井号Z-3V井Z-3H井井别生产井工程井井型直井单翼多分支水平井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5183743 第1章 设计依据 PAGEREF _Toc385183743 \h 1
HYPERLINK \l _Toc385183744 第2章 井位及地质概况 PAGEREF _Toc385183744 \h 2
HYPERLINK \l _Toc385183745 2.1 地质概况 PAGEREF _Toc385183745 \h 2
HYPERLINK \l _Toc385183746 2.1.1区块概况 PAGEREF _Toc385183746 \h 2
HYPERLINK \l _Toc385183747 2.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