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苏轼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欧阳修、苏辙也都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其实,又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所以,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动。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杜甫虽然没有黄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杜为“一祖”的原因。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后者标榜杜甫晚年作品中显示出的“有法之法”的端倪,而前者所学习的恰恰是杜诗中的“无法之法”的精神。杜甫像是诗史大江中的一个巨大的枢纽工程,宋代的许多分支都从这里分流而成。尽管黄庭坚所从杜甫那里分取的是一种有形无形的法则,多少有些勉强,杜甫有些被黄庭坚人为地塑造,像是苏轼重塑陶渊明一样。黄庭坚提出的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的说法,其实是不能坐实的,杜甫、韩愈又何尝不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何尝不是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养气于诗外,“气盛言宜”,冲口成诗呢?但无论如何,杜甫可以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节选自《宋诗流变》,有删改)
1.下列有关“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讲“无法之法”,黄庭坚讲“有法之法”,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
直觉,后者重视的是法则。
B.“无法之法”是说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作诗,“有法之法”是
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
C.欧阳修、苏辙主张“无法之法”,初宋的王禹偁为创制“有法之法”做出了努力,并
启发了黄庭坚创制写诗的法则。
D.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无法之法”,黄庭坚说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
强调的是杜、韩的“有法之法”。
2.下列表述,不属于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崇高礼遇的原因的一项是
A.华夏自有文明以来,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而黄庭坚提出了使学习作诗
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写诗法则。
B.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可以有效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C.黄庭坚提出的“有法之法”是一种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
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D.黄庭坚把杜甫作为自己的先驱,用心塑造了杜甫这位大诗人,使杜甫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针对盛宋的风尚认为写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错误提出的“有法之法”,是诗
歌写作观念的进步,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黄庭坚的“有法之法”震动了当时的整个诗坛,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的一些门下弟
子都跑到他的门下,这令苏轼有些难堪而且有些嫉妒。
C.杜甫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他的诗歌既有“无法之法”的精
神,也在他的晚年作品中显示出了“有法之法”的端倪。
D.虽然杜甫、韩愈受到黄庭坚的推崇,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养气
于诗外的写作也合乎苏轼“无法之法”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两魁法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级口译主题场景词汇.doc
- 高速护坡模具.doc
- 高雄市立寿山国民中学96学年度第1学期第1次段考三年级国文科试卷.doc
- 魔兽人族-龙鹰骑士.doc
- 魁北克省学校介绍.doc
- 鬼泣4的系统分析.doc
-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doc
- 鲤跃龙门教育高二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 麓山国际 小学数学 竞赛试题.doc
- 麓山国际2012-2013-1初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 最新2019年网络远程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模拟题库必背100题(含答案.pdf
-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一含.pdf
- XX医药流通企业设计方案——物流项目管理实验(项目计划素材)资料文档.pdf
- 知到智慧树网课:程序设计基础(宜宾学院)章节测试满分答案.pdf
- 2025春新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5课期中复习核心知识点、高频考点、重要考点.pdf
- 2025年春季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5课期中复习知识点.docx
- 备战2024年中考英语题型突破:专题15 任务型阅读-综合混合型阅读 (解析版).doc
- 2025中考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要点、核心考点、知识清单.docx
- 备战2024年中考英语满分冲刺:易错点11 易混动词(短语)辨析(一)(教师版).pdf
- 2025中考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要点、核心考点、知识清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