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药丹参及其制剂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论文
题 目 丹参综述
学 号 201240301077
学 生 姓 名 __ 杨益________ ___ _
年 级 2012级中药3班
学科专业方向 中药学
所属院(所) ___ 药学院 _ ___ _
丹参综述
摘要: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从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丹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丹参资源调查、化学成分分离、药理作用、制剂及制剂工艺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丹参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丹参资源情况、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丹参制剂类型、丹参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关键词:丹参;资源情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有良好疗效。
1.丹参正品、习用品、伪品及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
1.1丹参正品资源情况
? 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丹参以应用野生品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锐减,因此,各地开始对丹参进行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主产于四川、山东、浙江省等,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野生丹参与栽培丹参所处的生长环境迥异,野生者多生于林下,阳光遮蔽,植株生长矮小,地上茎分枝少,根条细长; 而栽培丹参则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丘陵或平原地区,植株高大,地上茎分枝多,根条粗。临床应用常以人工栽培丹参代替野生丹参,但由于生产中长期的只种不选引起品种退化,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程度下降。
1.2丹参习用品及伪品
1.2.1 丹参习用品
(1)南丹参(Sal via bawl eyana Dun):根较小,外皮灰红色。小叶卵状披针形,无毛。花萼筒状或近筒状;花冠筒短,内藏。
(2)甘西鼠尾(S.przewals kii Maxim.):别名甘肃丹参。多年生草本,高达70 厘米,全株密被柔毛。根粗壮,圆锥形,红褐色。单叶,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均具柄,叶片三角状或椭圆戟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花萼钟状,2 唇形;花冠紫红色;小坚果,灰褐色。
1.2.2 丹参伪品
非正品未列入药典,不具备正品丹参的各种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参入药。
市场上存在丹参伪品,主要有四种:
(1)甘肃丹参:主要特征在于叶为单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基部心形至戟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被白色绒毛。在甘、宁、青、滇地区作丹参入药。
(2)褐毛丹参:主要区别点,叶为基部耳状,叶下面密生褐色柔毛,根特别粗大,长15-30厘米,根头单条或岔分为数枝,每枝由数股合成,主根有多数不规则的纵沟,表面紫褐色。
(3)云南丹参:根肉质,数个簇呈小萝葡状或条状。云南地区以根作紫丹参入药。
(4)土丹参:全株被长柔毛,单叶具长柄,叶片狭长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连续有粗齿牙。根粗壮,大者似萝卜状。暗褐色,表面有纵沟纹,习称毛丹参。
1.3 丹参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
由于直接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纯度低、效率低、提取纯化困难、加之野生丹参资源有限, 栽培品质量差异大,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和天然药物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为解决此问题,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丹参资源质量及产量的提高中,并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如丹参活性成分的人工合成,如丹酚酸A,B,C,D,E,F及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已被成功合成;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多倍体诱导、悬浮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技术、离体组织培养[2] 的使用是高效获取丹参药用成分的重要手段;次生代谢调控及次生代谢工程使丹参中丹参酮及丹酚酸含量增加,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为了解决丹参资源缺乏的问题,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改良丹参品质、提高丹参产量[3]。
2.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
2.1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它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4] 复杂,其中包括①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Ⅱ、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②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辑(总第18辑).pdf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4辑(总第15辑).pdf VIP
- GB/T 18998.5-2022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pdf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8辑.总第19辑.pdf VIP
- 急诊危重症护理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pdf
- 新解读《DL_T 2765—2024输变电工程逻辑模型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400题)含答案.docx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总第20辑.pdf VIP
- 房地产开发重要节点及流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