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二轮复习第四章第5节 文言断句与翻译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 PAGE 9 页 共 NUMPAGES 9 页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5节 文言断句与翻译
【聚焦重难点】
考点考查范围涉及省份命题预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B级)考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虚词、句式及固定结构等。全国各省市试卷都涉及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个别地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高考对接】
考点一 断句
考点解说
所谓断句,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句读,也就是在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这主要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掌握能力。
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湖卷)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这几个句子都出自课后,与课文内容相关,所以有助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断句应该比较容易。B项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答案】B
考题2(2012年重庆卷)用余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如“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这明显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所以“用”与“心”后面可以停顿。
【答案】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技巧点拨
解答断句题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读全文,了解大意。叙述文章抓情节,对话文章抓身份,议论文章抓观点。
2.找标志,推断句读。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抓住文言文的一些标志性特点进行断句。
3.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断句要注意:
1.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2.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3.找顶真和排偶。顶真使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4.明对话与引文。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考点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考点解说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内容。
考题1(2012年北京卷)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