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中的特情引诱与法律规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品犯罪中的特情引诱与法律规制

[标签:标题] 2016 PAGE11 / NUMPAGES11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毒品犯罪中的特情引诱与法律规制 摘 要 随着国家对毒品犯罪惩罚力度加大,贩毒人员采取的作案手段也更加高端隐蔽,这就增加了侦查机关侦办案件的难度。特情引诱对侦查机关侦办案件有特殊的意义。由于我国在法律上没有对特情引诱加以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因此,采用法律手段对毒品犯罪中的特情引诱加以规范成为现实需要。 中国论文网 /2/view-7423189.htm   关键词 毒品犯罪 特情引诱 侦查 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郑帆,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1-283-02   近年来,我国的毒品犯罪屡禁不止,毒品犯罪侦破难度大,毒品交易的隐蔽性使得毒品在社会中流通。而特情引诱的使用使公安机关在侦破毒品案件时更加容易。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工作会议纪要》规定,特情引诱指侦查人员为侦破一些毒品案件,向具有某种犯罪倾向的犯罪嫌疑人提供犯罪的机会,或者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引诱,从而使其实施犯罪行为,侦查机关则在其实施犯罪行为时将其抓获的一种特殊的案件侦查方法。特情引诱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犯意引诱、数量引诱、间接引诱。但迄今我国尚无关于特情引诱的专门性法律规定,立法上的漏洞使得毒品犯罪中的特情引诱的使用存在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毒品犯罪中特情引诱的相关规定及适用条件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 151 条规定: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从此条文可以看出,我国对特情引诱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定,但是具体的适用条件,以及特情人员违法后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还无相关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特情引诱早已被侦查机关大量使用,在毒品犯罪中使用的较多,据广西桂林某城区检察院统计,该院在1998年至1999年6月受理这两类案件94件,其中就有80.85%的案件运用诱惑侦查手段。在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是通过成文法对特情引诱的条件加以规范的。   笔者认为特情引诱的适用条件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首先,特情人员应该是公安人员或在编人员,而不能是一些有吸毒嗜好的人员。由于公安人员或在编人员熟知相关的法律规定,他们会采取合法的手段对被告人进行引诱。如果是有吸毒嗜好的人员,他们本身即是违法者,可能为了达到某一结果而不择手段的对被告人进行引诱,这样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被引诱的人经常从事毒品交易的活动,并且侦查人员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但是证据还达不到确实、充分的定罪标准。如果对被引诱的对象在法律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对被引诱的对象加以规范,这是刑法中保障人权这一理念的体现。证据是定罪量刑的标准,没有证据何谈犯罪。   最后,特情人员应该保留证据,仅有特情人员的口供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因为孤证不能定罪。特情人员虽然是公安机关的人员,但是也不能避免一些公安人员为了立功而对一些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公民进行引诱。因此,特情人员保留引诱时的证据便可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毒品犯罪中特情引诱的定罪量刑问题   定罪问题   首先,特情引诱应仅作为抓捕的手段,而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即公安机关在对被告人进行特情引诱之前应该掌握了此被告人有关吸毒或者是贩卖毒品的部分证据。由于被告人可能在逃,为了抓捕此被告人,公安机关可以进行特情引诱,以此来作为抓捕被告人的手段。如果特情引诱的结果可以作为定罪的依据,那么就相当于特情人员在制造犯罪。因为此次的毒品交易本来就不会产生,特情人员的引诱才使此次交易产生。   其次,此次因特情引诱的涉案毒品数量不应计入贩卖毒品的总数量中。如果计入其中,这对被告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被告人在此之前没有贩卖过毒品,那么此次的引诱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因为此次的交易本身就是犯罪未遂。即使被告人承认他在此之前有过贩毒情形,但如果仅有被告人的口供而没有其他相关证据的印证,那么此次的引诱也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因孤证不能定罪。   在犯意引诱的情况下,被告人本来没有实施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在特情诱惑下形成了犯意,进而实施了某种毒品犯罪行为。由于犯意引诱是在被告人没有主观犯意的前提下,经特情人员诱惑才形成犯意,这相当于特情人员在制造犯罪,如果算得上犯罪,那么特情人员岂不是共犯?鉴于此次的交易没有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及人身危险性,因此,犯意引诱产生的结果不可以作为定罪的依据。   那么怎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