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4.0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工业4.0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标签:标题] 2016 PAGE9 / NUMPAGES9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浅析工业4.0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进入了结构转型的新常态,制造业也随之进入工业4.0的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在工业4.0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论文网 /2/view-7380362.htm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化;产业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开始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型。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我国经济贡献大,拉动效应明显,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抢抓机遇,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一、工业4.0时代的汽车产业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它是继蒸汽、电气和信息三大时代之后,制造业又一次的升级。它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构建以数据驱动的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代表,已经成为工业4.0的先导阵地。当前,在推行工业4.0的进程中,各主要发达工业国纷纷将汽车产业作为突破口,例如德国构建了以国家工程院为政府主管、弗劳恩霍夫协会为智囊、宝马等为整车制造商、博世等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西门子等为设备提供商,并以核心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综合示范体系。   工业4.0所描述的“智能制造”,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至关重要,是做强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和战略制高点。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行动计划,其内涵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2025”已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它的有效推广和实施将决定中国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佳载体,理应成为最佳切入点。汽车产业如能实现工业4.0,将带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实现4.0,引领中国制造业成功转型,助力突破中产阶级陷阱,实现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为2459.8万辆,从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以来,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5000万人。连年的产销增长、高比例的税收以及巨大的就业和消费市场的拉动,使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然而,表面的繁荣并不掩盖深层次问题,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核心技术依然缺失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发动机、变速箱、车身、汽车电子及整车设计等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的代差。无论是零部件生产,还是合资的整车企业,核心技术和工艺均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技术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跨国公司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来控制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采取遏制战略。以零部件为例,发动机管理系统、动力匹配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全被跨国公司垄断,80%以上的零部件市场被独资和具有外资背景的合资企业控制。国内大量的零部件企业仍处于散、弱、低的状态,难以和国内整车企业形成系统固定的产品衔接关系。零部件技术受制于人,整车核心技术自然无从谈起。   2、产业运作严重失衡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集团公司都在中国找到了一个或多个合资合作伙伴,带来了70余个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生产销售据点,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事实证明,我们从合资中可以学到现代汽车生产方式,但却难以真正得到和掌握核心技术。相反,跨国公司控制和垄断核心技术,使我们的汽车企业对跨国公司形成技术依赖,从而难以实现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   3、规模效应未能显现   至2015年底,全国汽车企业共有168家,其中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65家,零产销和年产销不足千辆的“壳公司”企业占了所有整车企业的一半还多。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前十企业依次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安福特、长城汽车、神龙汽车,仅有六家企业销量破百万辆。产业集中度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0%,而且绝大多数是合资品牌汽车,远不及欧、美、日90%以上的产业集中度,没有一家汽车企业产销能够进入全球前10名。   4、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