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

[标签:标题] 2016 PAGE10 / NUMPAGES10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 摘 要 失独老人是我国计划生育制度下的产物,我国失独老人数量与日俱增,这一群体面临着养老照顾、医疗照顾、精神慰藉等一系列的养老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现状及问题,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的探索将为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新的模式,以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难题。 中国论文网 /2/view-7423140.htm   关键词 失独老人 社区养老 社会工作者 助老员   作者简介;方丽亚、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1-171-02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代人现已陆续进入老年,伴随着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失独老人日益增多。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根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2013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估算,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这些家庭遭遇失去仅有的孩子已是极大的不幸,养儿防老对他们来说已不可能。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如何保障他们未来的生活,仍需要诸多探索。   一、 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   随着失独父母逐渐步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面临经济、精神的双重困境,更包含对老年生活的无助和担忧,失独老人普遍面临以下的问题:   经济困境,缺乏照料   失独老人失去独生子女后,缺少经济来源,经济遭遇困难。全国人大代表赵超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因子女伤残求医治病而导致家庭返贫的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失独老人缺乏养老保障,生活照料问题也日渐突出。   身体状况不断下降   失独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长时间的悲伤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快速下降,对未来养老状况的担忧则使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精神慰藉不足   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重要的作用,失独老人却缺少这种优势,而且还要面对永久失去独生子女,周围环境中其他家庭圆满的对比加剧了这种悲伤,他们疏远原来的交际圈子,情绪消极,内心封闭。   二、社区居家养老   传统的养老方式不再适应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机构养老的方式也同样对失独老人提出诸多限制。在潜在的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下,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方式符合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现今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而针对失独老人的社区养老对社区养老资源、社区养老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失独老人来说,亲情关怀和亲情照料缺少,需要极大的精神慰藉,这些特质都在考验着社区养老建设。   专业性的社区服务可以使得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居环境就能接受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但社区养老服务仍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硬件设施和服务状况逐渐改善,社区养老和如何更好地在社区养老逐渐被重视。郭倚铭认为,政府要积极引导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转变。姚兆余等认为应利用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社区资源,针对不同家庭和年龄状况的失独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服务,政府可在社区搭建活动平台,为失独老人开展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为帮助失独老人面临经济、生活和精神困境,社区免费向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   在社区养老建设的大形势下,实现失独老人的社区养老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是社会工作者专业性和社区助老员经验性的结合。助老员长期扎根社区,懂得如何获取老人的信任,但对具体服务过程缺乏系统性,社会工作者熟谙专业的理念和服务技巧,但对需求和资源尚缺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服务发挥两者优势,帮助失独老人安全养老,这些服务不仅能改善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实现对失独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更能达到长期持续性的效果。   李真等学者认为应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或学生对失独老人的关爱活动,力所能及地为其解决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增进沟通,给失独老人带来精神慰藉,但志愿者的关爱行动可能会撕开失独老人的伤口,使失独者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再次裂开,并且短暂的关爱不能使其形成长期的效果。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参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其能更加谨慎和有计划地服务于老人,督导教师跟踪督导,把握其专业性和稳定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形成接力陪伴持续性的服务,经验性和技术性的传承能保证服务周到细致,这能使接力学生与失独老人、社区助老员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失独老人专业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