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童年的记忆不多,我只记得自己曾经非常非常笨。
笨到什么程度?小学教大于和小于符号,我怎么也弄不清楚两个符号的差别。我知道一个开口朝左,一个开口朝右,但就是分不清谁代表大谁代表小,常常搞混。
我的数学老师是个非常闪的人,惩罚人的招数非常多,我们全班同学都怕他。我每次上课就跟坐电椅似的,只要他的眼神扫向我,我的椅子就跟通了电一样,电得我大汗淋漓。我上课时满脑子都在祈祷,老师千万不要点我回答问题,千万千万。那时感觉在众目睽睽之下答不出题来是一种耻辱,就如一盆脏水当头淋下。
而且,我也不敢问别人怎么区分大于和小于符号,因为对于别人来说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事,朝左开就是大于啊,朝右开就是小于啊,所以我不敢向别人请教,怕别人鄙视我太笨,笑话我。
好多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中溢满悲哀和绝望,不断问自己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会,是不是智障,是不是人生没有希望,是不是不配拥有美好的梦想。
按教学进度来说,这一章节因为很简单,所以很快就学完了,接下来的内容我学得很顺利。也许因为这一章实在太简单了,所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没怎么出相关的题目。那一学年的综合排名出来,我是全年级第三名。
没有人知道全年级第三名连大于和小于符号都分不清楚。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一年以后才后知后觉地学会这两个符号,而且一辈子都忘不了学不会的痛苦和学会后的释然。
他一直不太认真,一会儿给我看他养的小乌龟,一会儿偷摸遥控飞机的控制器。他妈妈走进来吼他:“你这么笨还不努力,以后可怎么办?”
他抬起小小的头,神情幼稚、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每件事都笨啊,我画画就很好啊。”他拿出他画的水墨荷花,比我画的还要好。
那一刻,我好想穿越时光回到我的小时候,告诉那个因为分不清大于和小于符号而倍感耻辱的自己:“没关系,你还可以做其他事。”我也好想回到高中,告诉那个每次都全力以赴、学习仍毫无起色的女孩:“也许你不是很聪明,可你比那些第一名更让人佩服。”
聪明只是少数人的属性,如果你没有这种属性,可以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正直的人,单纯的人,勤奋的人,美好的人……
这个世界,可不是单靠聪明就能撑起来的啊。
语文于我
在我的高考语文成绩考了148分的消息被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提问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的眼镜去审视它。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语文基础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此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和文学大师,我不愿、更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某种特定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在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的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有语文素养的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关于读书
阅读,应当是人最本能的行为之一。
所有的学生都是读书的,但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语文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功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它们都可以称为读书。
一个有语文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被迅速地抛诸身后;经典名著带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素养的又一标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车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会少得近乎于无。
至少就我的阅读经验来说,一本好书至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