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学与气候学_严江平_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计和气候调查方法,运用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天气变化和气候演变的内在机理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时数
72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配合专业实习。
?
?
二、正文
第一章引论
教学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气候系统概述,有关大气的物理状况。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气候系统概述
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第三节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气压、气温、降水、云量、能见度等主要气象要素;干空气状态方程;湿空气状态方程与虚温。
考核要求:
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干湿空气状态方程;了解主要的气象要素及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教学要点: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冷却和增温;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阳辐射
辐射的基本知识;太阳辐射。
第二节 地面和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地面及第-气系统辐射差额。
第三节 大气的增温与冷却
海陆的增温与冷却的差异;空气的增温和冷却;空气温度的个别变化和局地变化;大气静力稳定度。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类型;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气温的水平分布;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考核要求:
理解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关概念;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气温的非绝热变化和绝热变化以及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了解有关辐射的基本定律,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教学要点:
蒸发与凝结;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降水。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蒸发与凝结
水相变化及其物理过程;饱和水气压;影响蒸发的因素;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大气中水气凝结的条件。
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地面的水气凝结物;近地面空气层中的凝结;运的形成条件及其分类。
第三节 降水
降水及其形态;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雨和雪的形成;各类云的降水;人工影响云雨;降水分布。
考核要求:
了解水相变化及其物理过程,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掌握饱和水气压,水气凝结的条件,各种云的形成,降水形成过程。
?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
教学要点:
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气压场;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环流。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压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
静力学方程;压高方程;气压变化的原因;气压的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
第二节 气压场
等压线和等压面;气压场的基本类型;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作用与空气的力;大气运动方程;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四节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大气环流的变化。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气温的水平分布;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考核要求:
理解气压场及其大气运动的相关概念;掌握气压场的基本类型,作用于空气各种力,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气压形态的空间结构,空气的运动。
?
第五章天气系统
教学要点:
气团和锋;中高纬度天气系统;低纬度天气系统;对流性天气系统。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团和锋
气团及其形成、变性、分类;锋及锋的特征;锋的类型和天气;锋生和锋消。
第二节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
高空中的主要天气系统;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第三节 低纬度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及其结构;西太平洋副高;青藏高压;热带辅和带、动风波、热带云团和热带气旋等热带天气系统。
第四节对流性天气系统
雷暴;飑线;龙卷。
考核要求:
掌握气团及其类型,锋、锋的类型与天气,温带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演化,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的形成与天气;了解高空的主要天气系统和对流性天气系统。
?
第六章气候的形成
?
教学要点: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和地面特征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的计算;天文气候;辐射收支的地理分布;地面能量平衡;全球能量联级;全球能量平衡模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