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学科备考复习策略.ppt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学科备考复习策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学科备考复习策略;引 言;(一) 认真研究当年的新课程全国卷(Ⅰ和Ⅱ)试题。主要研究:知识点的分布、试题特点、难易程度、与往年相比有无创新试题等等。;;试题特点;2014年(内容修改说明)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015年 (观点论述+修改、补充说明)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考查内容上,主干知识仍是考查重点,以“能力立意”为主,注意兼顾教材内容。 ;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特点,能力要求高,“历史味”更浓。如24题、26题、27题、28题、30题、31题、32题、33题、40题一二问、41题等注重了对含义、意义的分析与说明,25题、35题注重了对背景、原因的分析与说明。选择题的新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将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而不是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突出考查学生对整体知识的宏观把握和认识;非选择题的相当一部分答案需要依据课本知识得出(全国一第40题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二卷40题孟子与苏格拉底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改变了以前那样只要能把材料分析好即可得到大部分的分数的现象,这点从这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出现了试题逐渐回归教材的特点,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卷Ⅱ这方面的特点更突出);另外,试题还注意考查学生的通史意识。 全国卷的试题设置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的安排,体现了中外历史的发展顺序。 在具体知识的考查上也能体现。如全国卷一第27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人才分布的影响、28题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31题20世纪50年代中美英三国工业对比、40题中国古代、近代儒学的变化、41题关于生产力公式的论证也需要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来论证。全国卷二第26题唐宋经济重心南移、32题茶叶在英国消费的变化、33题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比例变化、34题苏联不同时期粮食生产及出口的变化、40题中外法制观念等。都需要学生结合不是时期的历史发展或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来分析解决。;3.试题呈现形式上,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通过史料展示历史现象,通过设计问题考查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 广东卷选择题的问题行为动词多为(结论)是(属于)什么,反映了什么,发生于何时等等,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识。非选择题问题行为动词多为:反映了什么、原因、背景是什么、比较不同等等,考查目标多为: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背景、原因、影响。没有41题开放性试题。需要引起广东老师注意,并且要进行专项训练。;4.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 能。;(二) 认真研究当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及《试题分析》;如:在《考试说明》考核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014年、2015年“汉唐历史变迁”,提取两项信息加以说明。(样题);再如:在《2015年版文综试题分析》针对2014年两套试题的分析中写道:甲卷(全国2)今年的试题注重阐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