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标准(2011年版概述.doc

为有效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标准(2011年版概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与体会(第八期)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室 2014年11月14日 活动主题:“关注知识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小学数学研讨活动 编辑:大港九小 郭倩 时间:2014年10月20日上午 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六小学 内容概要:为有效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14年10月20日,“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研讨活动在大港第六小学成功举行。在教研室刘桂森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来自全区各小学四年级数学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大港六小王爱华老师和大港九小郭倩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展示了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简要的设计说明和课后反思,之后,在刘老师的调动下参会教师们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交流,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评价和认可两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议课和研课等一系列活动来解决平时教学这节课时遇到的困惑。最后,针对两节课,刘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专业的指导,为今后的教学拓宽了思路。 老师们的听课体会 1.课伊始,需已生 (沙井子学校 刘松艳) 2. 观摩学习“同课异构”心得 (大港第一小学 汪月) 3.反思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能 (大港二小 熊洁) 4.在探究中体验,以活动促发展 (太平镇一小 刘霞) 5.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探究 (福源小学 郭勇) 6.听课体会 (大港四小 窦俊荣) 7.《角的度量》评课 (大港六小 徐洪敏) 8.不一样的设计,同样的精彩 (太平二小 刘呈荣) 9.关注学生体验,促进有效学习 (大港五小 郭玉芹) 10.如何在课堂中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大港三小 闫林林) 11.《角的度量》的听课体会 (仁合小学 马树娥) 12.《角的度量》教学研究后的反思 (栖凤小学 何凤凯) 13.听《角的度量》的几点思考 (田苑小学 高淑贤) 14.本真——数学课堂的朴素追求 (栖凤小学 徐世红) 15.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角的度量》听课体会 (远景学校 秦英) 16.角的度量听课体会 (窦庄子小学 窦如兴) 17.《角的度量》同课异构听课反思 (十一小 王爱芹) 18.《角的度量》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英语实验小学 任慧娟) 19.听《角的度量》有感 (大港四小 魏全玲) 20. 教研收获 老师们的听课体会: 课伊始 需已生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沙井子学校 刘松艳 10月20日我作为一位学习者参加了在大港第六小学开展的以《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我认真倾听了王爱华老师和郭倩老师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角的度量》并认真做了记录。两节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两位老师的设计截然不同,各有我学习和欣赏的地方。 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量角器的形成,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们不断地体验、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郭老师虽然很年轻,但是她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我欣赏她的第二个环节自学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引入自学,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当然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一日就能练成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更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中我在关注两位老师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关注的同时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两位老师课始环节的设计有些相似,王老师是设计了与角有关的几道复习题然后出示两个角角1和角2,说一说谁大,知道是多少度吗?郭老师的设计是开门见山。 课堂实录再现: 课件上出示两个角(30?和45?),如图 )1 )2 师:你能一眼看出谁大吗?大多少? 师: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想一想能不能借助工具来比较呢?能用三角板上的角来比较吗?(学生上来演示操作) 师:那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呢?能用三角板上的角测量出来吗? 师:要想准确地测量出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借助科学的数学工具——量角器。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借助“量角器”来进行“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这个情境是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