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模板概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1 XXXXXXXXX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提供者: XXXXXXXXXXXXXXXXXX 日期:2013-03-22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 前 言 项目名称: XXB地块项目 节能目标: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第4.5.8条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设计依据: 《湖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湖北地方标准(DB42/301-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 第1 章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根据《绿色建筑环境评价技术细则》一般项第 4.5.8 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 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3.4 条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5.1.1) 式中——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1.1 东、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1.1.1 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1、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1)、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32.4+1.5=33.9℃ 其中,——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32.4℃; (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 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值,取W(E)昼夜平均149.4 W/m2;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2K);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 (3)、东向外墙的传热阻: Ro= 1.55(m2.K/W) 内表面换热系数: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34.08 2、相位差修正系数: (1)、与比值 其中,——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4.5℃;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 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W(E)16时取633W/m2;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W(E)昼夜平均149.4W/m2;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2K); 根据以上结果,的比值计算,为2.82。 (2)、与差值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15;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东向,8; 根据以上条件,(h)。 (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东向0.696;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 ℃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 ℃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1)、其中外墙热惰性指标D值,按节能计算书中计算取2.92; (2)、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1)第一层:石膏板D1=0.0161,S1=5.28,R1=0.030,则: 2)第二层:挤塑聚苯板D2=0.431,S2=0.32,R2=1.212,则: =0.76 3)第三层:钢筋混凝土D3=1.98>1,S3=17.20,R3=0.115,则: Y3 =S3=17.20 4)第四层:水泥砂浆D4=0.24<1,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