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饮食文化完整版
第二十一章 古代饮食文化
§简述中国古代饮食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众多:
重视饮食。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孔孟食道所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使中国古代更加注重追求饮食的品质与卫生,为我国饮食烹调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风味多样。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HYPERLINK /search?word=%E9%BD%90%E9%B2%8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习惯)
饮食以五谷为主。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成熟,这就决定了我国以五谷为主食的饮食结构。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习惯)
四季有别。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HYPERLINK /search?word=%E5%8F%8D%E5%AD%A3%E8%8A%82%E9%A3%9F%E5%93%8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反季节食品。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习惯)
讲究美感。拼盘,雕刻。
食医结合。还有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等等。
将哲学思想融入饮食意趣。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融入到饮食中,中国古代食物讲究相生相克即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美食往往与节庆联系在一起。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食饼饵,饮菊花酒,中秋节食月饼庆团圆,元宵节吃汤圆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例子。(习惯)
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材质多样,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一直使用到今天。(习惯)
饮食与政治联系,赋予特殊的政治寓意。故将统治者称为“肉食者”。而老百姓一年只有重大节日或祭祖祀神的时候才;能够吃肉,所以平民为“蔬食者”。
对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认识
积极之处: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往来。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规定,体现了对客人与主人的相互尊重,表现了对长者的关心。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用圆桌,这反映出中国人喜爱团圆、热闹的心态。归根来说,还是“和”的哲学思想。同时还有谦让尊长精神:如果食用水果类食品,要让尊者先尝,少者不得抢。
为当时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周人通过各种饮食制度,主要是礼仪化的燕饮活动,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协调人与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和人伦关系,使整个社会能够得到稳定和有序的发展。”
能够引导个体形成亲近自然的心态和习惯。即要通过接近自然之物来遵循饮食的秩序和规律,清人李渔的“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理论等等
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礼记?曲礼》载:“共饭不择手。”即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体现了对妇女的体谅。对于较隆重的宴饮完毕后,撤食案的事不能由妇女担任,怕她们力不胜劳,可以推出年轻点的人来干。
消极之处:
通过饮食礼仪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如古礼规定统治阶级按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肉食:“天子日食少牢,诸侯日食特牲,大夫特豕,士特豚。”
体现伦理等级观念。在侍食之礼中,如果长者赐予少者或僮仆等低贱者酒食,因为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没有。
礼仪繁复会带来不便。
有的礼节有一定的虚伪性。如客食之礼中的“三饭”,指的是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吃饱了,需主人再劝再食肉,这一条实为虚礼。
§简述中国古代饮食种类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说法,“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与种类。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HYPERLINK /products/catlist/listsubcat/105/00/mic/Agriculture_Food.html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
“五果”:指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五畜”:指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