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复习专测试:古诗词鉴赏二(附答案).docVIP

2007高考复习专测试:古诗词鉴赏二(附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高考复习专测试:古诗词鉴赏二(附答案)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热点16 古诗词鉴赏(二) 【解题指导】1.结合上下句,理解词语含义。 2.注意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 3.注意所托物象的含义。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1~3题。 竹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1.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之竹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景致为什么特别值得赏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月夜。 2.月移竹影,映上窗帘。 3.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动,格外招人喜爱,月色朦胧,更能催生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能从实和虚两面答就算对)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这种主张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梭之慨)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l~2题。 流莺 李商隐①  流莺②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枝? [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②流莺:不知所往、 飞落无依的黄莺。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漂荡,不知要飞往何地,也不知要飞到何时。 B.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却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美好时节。 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漂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 D.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可以安身的花枝。 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赏识任用的精神苦闷。 四、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l~2题。 驻马听·吹 白 朴 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

文档评论(0)

bendaoganqunl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