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电图基础知识资料
小儿脑电图简介;脑电图定义:
脑电图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即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及其顶树突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脑电图波形基本要素:
1 频率
2 波幅
3 位相
4 波形;频率:1秒钟内相同周期的脑波重复出现的次数。
Hz(次/秒)
δ : 0.5---3.5Hz的节律
θ : 4---7Hz的节律
α : 8---13 Hz的节律
β: >13 Hz的节律
;波幅:
也称电压,是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通过脑波的高度确定电压值。
单位:微伏
低波幅:50μV
中波幅:50~150μV
高波幅:150μV
;位相:
指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
负相波
正相波; 波形:
正弦样波 棘波
弓形波 尖波
带切迹的波 复合波
双相波 多形性波
三相波
;;;;;正常脑电图:
(一) 正常清醒期脑电图:
α节律
β活动
儿童后头部慢波
;8-13Hz正弦样波,清醒闭目状态下出现于双侧枕区,睁眼或思维活动时可被抑制。
正常α节律的频率变化范围不超过1-1.5Hz,两侧波幅可不对称,一般右侧波幅稍高,但相差不超过20%,若两侧波幅相差大于50%,则为异常。
;;;β活动:
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
广泛,波幅较低。额区、中央区、后头部。
药物性快波,前头部为著。
;;儿童后头部慢波:
为2---4Hz左右中高幅以正相波为主的多位相慢波或慢波节律,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律中。
3岁后逐渐增多,9---10岁最多,13岁后逐渐减少,20岁左右消失。
;多位相慢活动:
2---4Hz中高幅正相波为主的多位相慢波,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律中。
后位慢波节律: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枕区α节律中插入的单个慢波。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思睡时慢波活动:
思睡早期出现的高度同步化电活动,
在深睡唤醒时也出现。
最早在2个月出现,多在6---8个月出
现,9个月明显,4岁时呈阵发性出现,
9岁以后逐渐减少。
;;; 为浅睡期(NREM睡眠Ⅰ~Ⅱ期)的特征
性波形。
出现在双侧中央、顶区的高幅负相尖波,
可单个或成串出现,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同步或不同步。
5---7个月开始出现。
;; 是NREM睡眠Ⅱ---Ⅲ期特征性波形,为双
侧额、中央、顶区为主12---14Hz梭形节
律。
明显的14Hz纺锤波最早见于1.5---2个月,
3个月时最明显, 持续时间很长,5个月
时持续时间缩短。
1岁时非同步性纺锤波应消失。5岁时增加
有12Hz纺锤波,持续到十几岁。
;; 为睡眠中出现于枕区的单个或连续的4---5Hz正
相尖波,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出现于NREM睡眠各期,Ⅱ、Ⅲ期多于Ⅰ、Ⅳ
期,REM期消失。
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 从NREM睡眠Ⅰ期以外的任一睡眠期觉醒时,在额、中央区出现的阵发性高幅慢波节律,向后头部扩散,频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