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导物理与诺贝尔奖
超导物理作为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学科,它是随着对超导电性的研究、认识不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50年代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引发了今天的高温超导电性机理及超导材料研究的热潮。????昂内斯(中间白衣者)在他所创立的低温实验室内
昂内斯(1853~1926) 荷兰低温物理学家
1908年成功地液化了氦气,1911年发现了某些金属在液氦温度下电阻突然消失,即“超导电性”现象,于 1913年获奖。
巴丁(1908~1991) 美国物理学家
库珀(1930~) 美国物理学家施里弗(1931~)美国物理学家 1957年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合作创建了超导微观理论,于1972年获奖。这一理论能对超导电性作出正确的解释,并极大地促进了超导电性和超导磁体的研究与应用。
用于电子对撞机的超导线圈,重达65吨。?
??
。 ??约瑟夫森(1940~) 英国物理学家 1962年预言存在超导电子对隧道电流,第二年这一预言被实验证实, 并被命名为约瑟夫森效应,1973年获奖贾埃弗(1929~) 挪威裔美国物理学家 1957年完成了量子隧道效应 实验,并于1963年完成了超导体 隧道效应实验。于1973年获奖。
约瑟夫森和贾埃弗的发现,对于研制高性能的半导体和超导体元器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导致超导电子学的建立。
柏德诺兹(1950~) 德国物理学家
??
K.A.缪勒(1927~) 瑞士物理学家 1983年缪勒和柏德诺兹合作进行超导研究,三年后发现了钡镧 铜氧体系高温超导化合物。于1987年获奖。这一研究成果导致了多种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材料的出现,并宣告了超导技术开发应用时代即将到来。
超导研究已长达近一个世纪,20年前超导应用在科学界还被认为是一种侈谈。而今天,它已在科研、医疗、交通、通信、军事、电力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这只是序幕,超导研究与应用在21世纪将为我们展现更加绚丽辉煌的前景。?
应用超导体的磁悬浮列车实验装置???
??拉比(1898~1988) 美国物理学家 30年代发明了核磁共振法,于1944年获奖。 根据他的理论,50年 代诞生了核磁共振仪。
用于医学诊断的核磁共振仪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及其得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布里科索夫
2003-10-10 16:06:20 南方网综合
图片说明:从左至右依次为金兹伯格、莱格特、阿布里科索夫
南方网讯 人民网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在这里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阿力克谢·阿比瑞克索夫(拥有俄国、美国国籍)、俄国莫斯科莱伯多夫物理研究所的维塔利·金兹伯格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安东尼·莱格特(拥有英国、美国国籍),以奖励他们在超导和超流理论方面的先驱性贡献。他们将平分总值1千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超导和超流是存在于量子物理中的两种现象,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此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超导体可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仪和物理实验中的微粒加速等。而对超流体的认识可加深我们对物质运动状态的研究。
在低温状态下,一些金属可以毫无电阻地导电,这就是超导现象。超导体还有一种特性,可以部分或全部地排斥磁力线。当电流通过超导体时,会产生强磁场,磁场产生的热量会破坏超导性。在物质变成超导的同时,它也会变成完全的反磁性。那些完全排斥磁力线的超导体被称为第一类超导体,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1972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该理论的基础是电子对的有序排列。但这理论对结识超导体这种技术上十分重要的物质是不充分的。而第二类超导体可以让超导性和磁性同时存在,即让超导体的反磁性消失,这样在高磁场的地方超导仍能存在。阿比瑞克索夫成功地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而他的理论基点来自于金兹伯格等人先前创立的关于第一类超导体的理论,事实证明该理论同样可应用到第二类超导体领域。虽然这些理论都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它们对超导新材料的迅速开发仍有重要意义。今天,在更高温度和更强磁场的条件下,人们仍可以制造出超导体。
氦是目前人们知道的即使在绝对零度也不能被冻结成固体的惟一物质。在极低温度下,液态氦的粘性会消失,它在任何东西上流动都没有阻力,甚至可以垂直的爬上容器的壁,其传热系数比铜还好。科学家把这种没有阻力的流动叫作超流。超流现象早就被发现了,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莱格特才发现,氦的同位素氦-3的原子对与超导体中金属的电子对结构相似。他的理论才从根本上解释了氦原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承插盘扣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doc
- 理想 SF 5450 5350 5250 5050 5430 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气体厂槽车充装管理制度.doc VIP
- 理想 SF 9350 9390 9450 9250 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夏夫兹博里与哈奇生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ocx
- 理想KS系列 KS500 KS600 KS800 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富士施乐 3代机 DocuCentre III 3007 2007 黑白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经济文选》第一卷学习体会.docx VIP
- 2025年空间智能研究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