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感觉知觉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客观事物;;2、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知觉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是对感觉的整合。 (2)知觉离不开经验。 (3)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整体。 ;客观事物;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视觉;;视觉的主要现象;2、后像 ;Positive afterimage 正后像;负后像;负后像;负后像;3、颜色对比;颜色对比;4、色觉缺陷与色盲;三原色学说;四色说 ;颜色的心理效应;“暖色”的东西看上去显得大,有使视觉膨胀的作用; “冷色”使视觉收缩;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等宽,但因冷暖色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并不等宽,其中白色最宽,蓝色最窄,后来调整宽度,使蓝色最宽,白色最窄,才使旗子看起来三色等宽。 ;听觉;;味觉;2.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的对象: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 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立体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倒飞错觉;社会知觉;运动知觉;;冯特错觉;缪勒一莱耶错觉;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爱因斯坦错觉;;;;自主运动;;;;A、相对大小;深度知觉;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一般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我们把刚刚可以被人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强度称为 ; 而人能够感觉到这一最小强度的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E)与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即E=1/R。 ;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刚刚可以被人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而人能够觉察这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便叫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1.适应 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 2.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觉在不同刺激物影响下感受性会发生变化。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又称联觉或通感。一种感觉受刺激物影响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发生变化。;三、感受性和练习 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例如:盲人、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 ;三、感受性和练习 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例如:盲人、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 ;;2.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的对象: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 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立体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倒飞错觉;社会知觉;第三节 知觉的特征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知觉相对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作为知觉对象的物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而且互相依赖。;;;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你看到了几个人?;看到一对情侣了吗?;少女老妇双关图;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主观轮廓 你看到中间白色的正三角形了吗?;知觉的理解性;;;;言语的指导是影响知觉理解性的一个因素 ;大小恒常;大小恒常;明度和颜 色 恒 常 ;???状恒常;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对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及恒常性都有重要影响。 2、定势 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又称为心向。 3、需要和情绪 ;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师生间的第一印象及对待 第一印象是与对方初次见面时对方给我们的最初信息,一般是个体给我们的衣着、举止、言谈等外部信息,这对于我们建立关于他的整个形象非常重要,这一心理效应称为首因效应。 影响因素: 直接获得信息 间接获得信息;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学生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应注意: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准备--计划--观察记录(口头、书面)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