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ppt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复习;;5、卢沟桥烽火;1、“卢沟桥烽火”指的是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因为这一事变发生在7月7日,所以也称为“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 3、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序幕: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名族危急!” 写出了中国当时处在十分危急的关头。 成语:十万火急,燃眉之急,迫在眉睫。;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窜;;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6、半截蜡烛;1、课文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围绕“半截蜡烛”展开叙述,描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与德军展开一场没有硝烟却又令人窒息的斗争。 2、伯诺德夫人一家三次与德国军官周旋:(1)伯诺德夫人以把蜡烛换成油灯的借口把蜡烛熄灭,最终重新点燃。(2)大儿子杰克以端烛台去柴房搬柴为由将蜡烛端走,最终被德军夺回。(3)杰奎琳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为由将烛台拿上楼,终于成功。;1、“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里的破折号的用处是:解释说明。 2、半截蜡烛的特殊之处: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3、描写人物遇事不紧张的成语: 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处之泰然。;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D、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练习2;(1)昼出耘田夜绩麻。( 锄头) (2)童孙未解供耕织。(犁)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头)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耧 镰刀);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2.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 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1、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望洋兴叹:本义是指在伟大事物??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后来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叹无可奈何。“望洋”是表示抬头仰望的样子。 望洋而叹用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望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