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集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4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集注 一、余幼时即嗜学。 1.《现代汉语词典》:“就:副②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住了。”这句话中的“即”就等于“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的“就”。 2.《现代汉语词典》:“嗜:特别爱好:~好|~酒。” 二、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现代汉语词典》:“无从:副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件事):~入手|~查考|心中千言万语,一时~说起。”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无从致书:无法买到书。致:得。这里指‘买到’。”刘世德《明代散文选注》:“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致:②招引,引来。《盐铁论·本议》:‘致士民,聚万货。’引取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拂:违背,不顺。)” “致书”字面意思即“取得书”、“得到书”,因为前面已经说到“家贫”,所以这里指买到书。 3.以:连词,连接“致书”和“观”,表示目的关系,即“观”是“致书”的目的。这种“以”一般可译为“来”、“去”、“以便”等。“观”后省略了宾语“之”,指代“书”。 4.每:副词,每每,常常。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假:借。” 5.于:介词,从。“于藏书之家”是一个介宾短语,作动词“假借”的补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6.手:《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解为“亲手”。“自”是副词,“亲自”之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自己。《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手自”是同义词连用,可解为“亲手”、“亲自”。刘世德《明代散文选注》:“手自:亲自。手是亲手的意思。这句说:亲自用笔抄写。” 7.《现代汉语词典》:“笔录:①动用笔记录:您口述,由我给您~。②名记录下来的文字:口供~。” 本文的“笔录”是动词,其中的“笔”是“用笔”之义,属于名词作状语;但“录”不是“记录”,而是“抄录”、“抄写”。 8.计日:计算着日期。还:送还,归还,送回。以:连词,连接“计日”和“还”,表示目的关系。 刘世德《明代散文选注》:“计日:约定日期。”按:“计”没有“约定”之义,“计日”不当解为“约定日期”。 三、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大寒:十分寒冷。大:副词,十分,很,非常。 2.砚冰:砚台里结的冰。坚:形容词,坚硬。 3.弗:副词,不。 《现代汉语词典》:“怠:①懒惰;松懈:~惰|懈~。②轻慢;不恭敬:~慢。”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怠:①懒惰,松懈。《商君书·弱民》:‘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②怠慢,轻慢,不恭敬。《荀子·儒效》:‘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宋史·杨愿传》:‘守卒皆怠炎。’(炎:人名。)”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怠:松懈。” 刘世德《明代散文选注》:“怠:放松。这句说:并不因此而停止抄写。” 初中课本:“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怠:本义是轻慢,不恭敬:其民~沓其君,而未及周德|~慢。引申指松懈,懒惰:壮而~则失时,老而解(懈)则无名|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消极~工|懈~|~惰。” 按:以上诸书都将“怠”解为“松懈”、“懈怠”。“松懈”、“懈怠”、“懒惰”都是形容词,形容词不可带宾语,而“弗之怠”中的“之”是“怠”的宾语,所以便将“怠”解为动词“放松”、“停止”之类的意思。这样,就应该将“怠”视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这个“怠”可解为“放松”、“松懈地对待”。“放松”并不等于“停止”,所以“怠”字不宜解为“停止”。 又,《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将此“怠”字解为“怠慢”、“轻慢”、“不恭敬”、“不严肃”。作此解的“怠”属于动词,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人,这里即应解为“不认真地对待”、“不严肃地去做”。这样解释“怠”也讲得通。 “弗之怠”是一个否定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要前置。这个否定句中的“之”是代词,所以没有说成“弗怠之”,而说成了“弗之怠”。这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四、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毕:完结,结束。 2.《明代散文选注》:“走:跑。这里是赶快的意思。”赵伯陶《明文选》:“走送之:赶紧送还。走:跑。”之:代词,这里指代所借的书。 3.稍:副词,稍微,略微。 《现代汉语词典》:“逾:①超过;越过:~期|~限|~额|年~六十。” 《明代散文选注》:“逾约:超过约定的还书期限。”据此则“约”指“约定的还书期限”,可视为动词活用作名词。 五、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以:介词,因为。是:代词,这,此,这里指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明代散文选注》:“以是:因为这个。”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