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天气!
寒潮中期倒Ω流型的演变特点
1)初始阶段
大西洋暖高脊和阿拉斯加暖高脊向极地发展(或两脊打通),极涡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各一个中心(偶极型),东半球呈现两高脊挟持一个极涡中心——东半球倒Ω流型形成。
2)酝酿阶段:
东半球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东亚倒Ω流型形成。
3)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中纬长波槽脊的急速发展东移或以横槽形式(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大西洋暖高脊和阿拉斯加暖高脊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2、乌拉尔山暖高脊的形成
1)补充型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正变高叠加而发展加强
2) 结合型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切断出的西移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3)叠加型 乌山浅脊与黑海高脊叠加而发展加强
3、鄂霍次克海暖高脊的形成
1)阿拉斯加高压脊西退到鄂霍次克海发展而形成
2)阿拉斯加高压脊分裂出小高压西移,与鄂霍次克海弱脊合并而形成
华南前汛期降水特征和环流形势
⑴一般特征
①4月初—5月上旬 雨带位于华南北部,锋面降水,雨量小;
5月中旬—6月上旬 雨带位于华南南部,夏季风影响,暴雨多,雨量大,降水落区在冷锋前暖区。
②降水有两个大值区:武夷山到南岭;两广沿海
③华南前汛期每年平均有19次暴雨
④夜雨多 23时至晨5时
⑵环流特征(500百帕)
两脊一槽型:(例:1977.5.27~6.1海丰,陆丰过程1461mm 24h达884mm)
1.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西部和亚洲东岸的中高纬地区为高压脊;
2.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
3.沿着乌拉尔山以东的高压脊不断有冷空气自北冰洋南下,使贝湖切断低压发生一次又一次的替换;
4.副热带高压西环的平均脊位于15N以南;
5.南支槽与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把大量暖湿空气输送到华南地区上空,与北方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交绥,为华南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
B.两槽一脊型:(例:1978.6.5~6.8,陆丰 过程677mm 24h达401mm)
中亚地区为脊,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西部和亚洲东岸为低槽;
亚洲东岸的低槽底可南伸到25N以南地区,槽后冷空气可直驱南下,从东路侵入华南地区;
副热带高压脊稳定在15~20N之间,我国华南沿海一带西南季风活跃,西南低空急流活动频繁。
C.多波型:
在欧亚范围内,高纬地区至少两个低压中心;
与低压中心相对应的移动性低槽活动相当频繁,南支波动也较频繁;
北方冷槽带来的冷空气和南支波动带来的暖湿空气在115E附近的华南地区相遇,造成暴雨。
(2)三种环流共同特征:
中高纬长波槽脊稳定;
北支锋区的短波槽带的冷空气与东亚季风带的暖湿气流相交于华南形成降水;
副高脊线稳定;
100hpa南亚高压控制中南半岛 华北维持西北气流--高层辐散;
副热带西风急流稳定于30N以北。
⑶华南前汛期的暴雨特点: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
①暖区暴雨的特点:局地性强—范围小、降雨量大;暴雨区固定—地形作用
②不稳定暴雨的触发机制,有三类:
a边界层内侵入的浅薄冷空气
b地形作用较强:山脉的走向与暖湿气流垂直——抬升运动
c海陆风作用:海陆风产生风场辐合线使降水加强产生暴雨。陆风形成沿海夜雨;海风形成内陆白天暴雨
江淮梅雨的环流形势
梅雨:夏初长江中下游的连阴雨,是温度高的阵雨、暴雨。
典型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持续20-24天,出梅后,天气入盛夏。
早梅雨(迎梅雨):早于5月的梅雨,平均开始日期是5月15日,持续14天。
空梅:没有出现梅雨。
梅雨期的环流形势:梅雨期—东亚环流稳定;入梅、出梅—东亚环流,长波调整
①高层(100—200百帕)
南亚高压从高原向东移,中心稳定在270N,1100E左右,即入梅
当南亚高压东移出海或消失,即出梅
②中层(500百帕)
a 低纬度(350N以南)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后,脊线稳定在220N,入梅,孟湾槽活跃。
当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至25—300N。出梅
b 中纬度(35—450N)
南北锋区合并在40—450N 平直西风带多短波槽东移 巴湖浅槽,东亚东岸浅槽
c 高纬度(50—700N)
三阻型:
有三个稳定阻高,东亚洲东部,中贝湖西北方,西欧洲东部;
平直西风,锋区多短波槽东移,不发展。
两路冷空气,一巴湖东移,二贝湖南下;
双阻型:
两个稳定阻高,西乌拉尔山,东雅库茨克,中间宽广的低压槽;
中纬较平直西风;
贝湖西部槽分裂,冷空气西路巴湖,北路贝湖。
单阻型:
一个阻高,贝湖北方;
冷空气贝湖南下,弱冷空气巴湖东移;
③低层(8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默写.ppt
-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ppt
-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赏析.ppt
-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后练习答案.doc
- 七年级下册课本重点短语和句型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doc
- 七年级下学期复习1.doc
- 七年级下册章节测试题2015.doc
- 七年级下第五六七章测试卷.doc
- 七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数外三科全套及答案.doc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复习重点2016.docx
-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现代生物医药进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跨境珠宝饰品电商保税直播基地市场渗透与市场份额分析.docx
- 教育行业招生数据转化在招生策略调整中的应用研究.docx
- 2025年户外探险旅游安全培训课程体系与户外旅游APP开发合作报告.docx
- 安徽相关知识课件.pptx
- 社区团购行业2025年团长激励政策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提升.docx
- 儿科考研复试题目及答案.docx
- 陕西省周至县第五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针织服装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 聚焦2025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在线医疗咨询市场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