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儿科学
; 儿科学与任务; 儿科学
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它分为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用中医的方法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
中西医儿科学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
; 研究对象
胎儿期 青春期儿童
研究任务
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疗。
3、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4、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和方法。
; 总 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授课老师 夏贞莲副教授
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概况及
有影响的医家和医著。
3、掌握宋代以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重大成就
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二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三、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四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 一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1、历史时期
远古 → 南北朝
2、特点
未形成独立的儿科学理论、专业和体系
有儿科医事活动
小儿疾病的文献记载
; 《史记》有“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灵枢》和《素问》均记载有关小儿体质特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
《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
西晋王叔和《脉经》“小儿之脉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
; 二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1 、历史时期
隋朝 → 宋朝
2、特点
儿科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较系统的儿科疾病诊治方法、有名医涌现、形成儿科专业和体系。
; 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小儿杂病诸侯
唐设少小科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视小儿疾病的护理和治疗。
第一部儿科著作《颅囟经》成书于唐末宋初,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钱乙 -“儿科之圣”的诞生(北宋),主要著作《小儿药症直诀》
北宋山东名医董汲所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 钱乙的学生阎季忠收集了他的遗作和经验撰成《小儿药症直诀》,反映了钱乙的学术思想。
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儿科学理论。
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有独到的见解。面上证、目内证。
创立五脏辨证体系。
创立名方。
对小儿疾病诊疗的论述,尤其是对儿科四大要证(麻痘惊疳)的详细论述。
;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1、历史时期
金元 → 民国
2、特点
儿科理论更为丰富
诊断儿科疾病的方法更多、实用
儿科疾病病谱和诊疗方法认识更深刻
传染性疾病的诊疗
儿科疾病预防新突破
优生优育新认识
;三、中医儿科学中的发展期
2、特点
儿科理论更为丰富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2、特点
诊断儿科疾病的方法更多、实用
夏禹铸《幼科铁镜》在望面色、审苗窍诊病更为丰富的经验。
清陈飞霞的《幼幼集成》望指纹诊病的总结。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2、特点
儿科疾病病谱和诊疗方法认识更深刻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对初生儿疾病论述较全面
明清时期在麻痘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突破
肺炎喘嗽病名确立与诊疗
清吴谦《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对清初以前儿科学全面总结。
; 三、中医儿科学中的发展期
2、特点
传染性疾病的诊疗、儿科疾病预防新突破
温病学派对小儿传染性疾病诊疗的帮助
十六世纪(明代)发明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至清代先后流传至亚欧许多国家,是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