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Z300000 ;基本信息;2A310000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A311000建筑工程技术要求
2A311010建筑构造要求 2A311020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2A311030建筑材料;2A311010建筑构造要求2A311011民用建筑构造要求2A311012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2A311013建筑抗震构造要求;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组成— 结构体系、围护体系、设备体系;1、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荷载因素的影响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载有结构自重、使用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
2)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风吹、日晒、雨淋、积雪、冰冻、地下水等
人为因素包括:火灾、噪声、化学腐蚀、机械摩擦与震动等
3)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4)建筑标准的影响
建筑标准一般包括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
;2、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1)坚固实用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整体性,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2)技术先进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局部突出屋面的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不计入建筑高度。;3)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人行道路面上空:
2.5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帘、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m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窗罩,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m
;4)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净高不应小于2m
5)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
6)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7)建筑卫生设备间距规定
8)台阶与坡???设置应符合: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9)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栏杆必须采用垂直杆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10)楼梯每个楼梯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道净高不宜小于2.2m
11)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的建筑,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建筑高度:平屋顶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3、建筑突出物的规定:P3
4、室内净高的规定:P3
5、地下室的使用规定:P3
6、超高层民建设置避难层规定:P3;7、卫生间设备间距的规定:
8、台阶、坡道的规定:
9、阳台等设置规定:
10、楼梯设置规定:
11、墙身防潮层规定
12、门窗
13、屋面材料
14、垃圾道设置;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P5;(一)人工照明
1、光源的主要类别
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用于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 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2、光源的选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二、室内声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
1、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收中高频声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3、薄膜吸声结构
4、薄板吸声结构
5、帘幕:具有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
(二)噪声
室内允许噪声级:住宅不应大于45db,夜间卧室不应大于37db.;二、室内热工环境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形系数: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
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
1、围护结构外保温相对其他类型保温做法特点
外保温可降低墙或屋顶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可减少防水层的破坏,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内保温在内外墙链接以及外墙与楼板链接等处产生热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