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2.31 第一节_地形对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的分布的影响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河谷阶地; 我们的祖先将半坡村落布局在怎样的地形之上?该地形具有什么特征?半坡人为什么将村落建立在这样的地形上?;河 谷 阶 地;河谷阶地上;云南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始建于南宋末年,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首批受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02年,荣登“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丽江古城远景;;4.河运的起始点处;分析: 图中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图,回答问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选取一个相对熟悉的图,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2)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地形、河流、交通等)、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 ;(3)从左图中提取有效信息:黄河、渭南、西安、咸阳、铜川等,聚落符号沿着图中的线形物(河流或者交通线)分布;从右边图中可提取有效信息:上海、南通、无锡、太湖、长江入海口的轮廓等,城市多沿着线形物分布。从中间的图中可提取有效信息:左图区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右图所示区域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海靠河,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更丰富。;【答案】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耶路撒冷;克拉玛依城的夜景;日本科学城——
筑波;宗教;聚落的影响因素;★城市区位自然因素分析高考答题注意要点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
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
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
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
某种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影响旅游业;★综合因素和城市区位;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位特点?; 自然因素
1、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3、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4、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
社会经济因素
5、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6、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7、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是我国的“光谷”。
8、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日趋发达。;4、分析下列4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体验高考:;北京市地形图;; 交通: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
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减缓道路的坡度,建设费用较高。;川西山地高原地区;;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
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 分析其原因?
;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思考:
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点?;东部四川盆地;地形;实例探究;;不同地区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地表形态;公路选址的基本原则
①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
②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③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