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讨论资料.doc

单纯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讨论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纯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讨论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性西医、中医治疗组疗效的比较。方法:将60例8----60岁的阑尾炎的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应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配合针灸加青霉素静滴;单纯性西医组应用青霉素静滴和单纯性中医组应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配合针灸对照其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一周内的治愈率为100%,单纯性西医治疗组一周内治愈率为90%,单纯性中医治疗组一周内治愈率为70%。结论: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一周内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性西医和单纯性中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青霉素;针灸 单纯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讨论 阑尾是由中肠发育而成。人胚第五周时,盲肠和阑尾的始基开始出现,它是中肠尾支的盲肠突发育而来。盲肠突于第六周时近端迅速膨大,而远端发育较缓慢。到十二周时随着升结肠的出现,盲肠也不断发育,且其远段作为盲肠的延伸部分,生长减慢,外形显著小于盲肠近段,成为细窄的蚯蚓状盲管,即是阑尾。胚胎十六周时,阑尾随着升结肠自右上腹逐渐下降,于出生时阑尾降至髂嵴下,位于右髂窝内。 大量解剖及临床资料观察到,阑尾为一细长的盲管,近端恰在三条结肠带的会合处开口于盲肠的内后壁,手术中可沿结肠带迅速而准确的找到阑尾。阑尾口位于回盲口的下方,两者的直线间距在2~3厘米之间。阑尾远端为一盲端,比较游离,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的形态、长度及管径差异较大,国内资料统计:阑尾的长度以5~7厘米者较多,最长可达20厘米,最短者不足1厘米;阑尾外径多在0.5~1.0厘米之间,最大直径或达1.5厘米,阑尾管腔的内径窄小,静止时仅有2毫米。一般情况下,成年女性之阑尾大于男性,而小儿则男性大于女性。   阑尾的位置实际上包括阑尾根部在腹腔内所处的部位和阑尾与盲肠、回肠末段位置的关系两个方面,临床上更重视后者。阑尾的位置,根据手术中的观察大致可分为八种,分别冠以回肠前位、盲肠后位、盲肠内位、回肠后位、盲肠外位、盲肠前位、盲肠下位及回肠下位等名称,其中的前三种位置较为多见。另外,还可见到一些少见的位置。如腹膜后位等。   阑尾的血液循环:阑尾动脉来自回结肠动脉,它为一终末血管,一般无交通支。当阑尾动脉因故受压或痉挛时,容易引起阑尾壁的循环障碍,促进了阑尾炎症的发生。阑尾静脉经右结肠静脉回流入门静脉系,当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细菌或脓性栓子可随静脉血进入门静脉内,导致门静脉炎、甚至肝脓肿的发生,这些都是阑尾炎的严重合并症。   阑尾的淋巴组织和神经:阑尾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壁内有较多的淋巴滤泡和淋巴管网,淋巴滤泡主要分布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这些淋巴滤泡是机体抵抗传染的装置,有人称它为腹腔扁桃体。淋巴管注入回结肠淋巴结,随后汇入肠系膜上淋巴结。阑尾的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通过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上神经丛到达阑尾。 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很常见的急腹症,相当于中医的“肠痈”。我国在很早就有这个疾病的记载。在《内经》一书中就有肠痈的论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描述了肠痈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其大黄牡丹皮汤至今仍为临床治疗肠痈的有效方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有了对肠痈的病因病机有了论述。中医的病因病机是由于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暴急奔走、跌扑损伤;或暴怒忧思;或寒温不适;或胎前产后;或肠道寄生蛔虫等种种因素,均能导致气滞血瘀,胃肠功能受损,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败血浊气壅结而形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不外乎气滞、血瘀、湿阻、热雍。西医学认为、阑尾炎是由于全身调节机制障碍和抗病能力低下,阑尾功能紊乱,血运障碍和阑尾腔梗阻、致使腔内粪便之细菌繁殖,对抗病能力低下的阑尾粘膜发生损害而引起感染发炎,继则化脓、坏疽、甚至穿孔。 1 资料与方法 1.1 疾病特点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若不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限局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为5~10%。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治愈后,可以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这称为慢性阑尾炎,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发作次数越多,慢性炎症的损害也越严重,可以反复急性发作,在未发作时没有症状或偶有轻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称为慢性复发性阑尾炎。若病人从无急性阑尾炎病史,而主诉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轻易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切除阑尾,应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非特异性盲肠炎、克罗恩氏病及移动性盲肠症等,也应排除精神神经因素,否则切除阑尾会遇到困难,即或无其他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