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 桥 武汉理工大学 2011.10 1. 统计物理发展简况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学科不断发展:不仅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小到原子核,大到宇宙;从物理学到其它自然科学 化学,生物,信息科学,… ;而且,学科本身也有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包括概念,理论和方法。自颁发Nobel奖以来,直接因对统计物理学作出重大开创性贡献而获Nobel物理奖的有两项; 化学奖的两项 Prigogine 。 下面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统计物理学的发展简况。 经典统计建立于19世纪下半叶,主要是 Maxwell, Boltzmann 和 Gibbs 的贡献。平衡态的 最普遍理论是Gibbs的统计系综理论(1902); 统计系综 在相同的宏观条件下,各处在一定的微观状态,大量结构完全相同的系统的集合。 系综分为三类 根据外部条件的不同可以将系综分为三类: (1)微正则系综:孤立系统N、E、V不变 (2)正则系综: N、V、T不变,设想与大热源接触 (3)巨正则系综:V、T、μ 不变,设想与热源、粒子源接触。 微正则分布:ρ 孤立系统的能量具有确,更精确地说能量在 之间的一个窄范围内,系统不可能有处在这个能量范围之外的微观状态。 量子微正则分布:ρ 正则系综: 其中E为系统的能量, Z为配分函数 量子正则系综: 巨正则系综 量子巨正则系综 非平衡态的理论以Boltzmann方程和 H-定理为核心,不像系综理论那么普遍,仅适用于稀薄气体。应 该指出,玻氏方程和 H-定理的意义重大,涉及统 计物理的基本问题:趋于平衡的不可逆性。 非平衡、量子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是比利时ULB大学的伊里亚·普利高津 Ilya Prigogine 教授,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普利高津的早期工作在化学热力学领域,1945年得出了最小熵产生原理,此原理和翁萨格倒易关系一起为近平衡态线性区热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普利高津以多年的努力,试图把最小熵产生原理延拓到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去,但以失败告终。 在研究了诸多远离平衡现象后,使他认识到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其热力学性质可能与平衡态、近平衡态有重大原则差别。 以普利高津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种新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这一理论于1969年由普里戈金在一次“理论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 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 要理解耗散结构理论,关键是弄清楚如下几个概念: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开放系统、涨落、突变。 远离平衡态是相对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而言的。 平衡态是指系统各处可测的宏观物理性质均匀 从而系统内部没有宏观不可逆过程 的状态,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dE dQ-pdV,即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dS/dt 0,即系统的自发运动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和波尔兹曼有序性原理:pi exp -Ei/kT ,即温度为T的系统中内能为Ei的子系统的比率为pi. 近平衡态是指系统处于离平衡态不远的线性区,它遵守昂萨格 Onsager 倒易关系和最小熵产生原理。前者可表述为:Lij Lji,即只要和不可逆过程i相应的流Ji受到不可逆过程j的力Xj的影响,那么,流Ji也会通过相等的系数Lij受到力Xi的影响。后者意味着,当给定的边界条件阻止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态 即零熵产生 时,系统就落入最小耗散 即最小熵产生 的态。 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可测的物理性质极不均匀的状态,这时其热力学行为与用最小熵产生原理所预言的行为相比,可能颇为不同,甚至实际上完全相反,正如耗散结构理论所指出的,系统走向一个高熵产生的、宏观上有序的状态。 非线性:?? 系统产生耗散结构的内部动力学机制,正是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临界点处,非线性机制放大微涨落为巨涨落,使热力学分支失稳,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点时,非线性机制对涨落产生抑制作用,使系统稳定到新的耗散结构分支上。 开放系统: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一定会随时间增大,熵达到极大值,系统达到最无序的平衡态,所以孤立系统绝不会出现耗散结构。那么开放系统为什么会出现本质上不同于孤立系统的行为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