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杰出的科学家; 总体把握
政治家追求权力,科学家追求真理。
政治家研究社会,科学家探索自然。
政治家致力于生产关系的和谐,
科学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家追求现实的轰轰烈烈,
科学家则大多淡泊名利,耐得寂寞;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建议三、共同品质,启迪现实;一、教材分析;二、教 学 建 议;他是……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
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
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我们最早姓“库”,由于家境贫寒,从蒙古地区讨饭流落至湖北黄冈,所以我们的出生地是黄冈。曾祖父即是蒙古族人,家谱上是‘库里家族’。”
我父亲原名李仲揆,他14岁报考学堂时买了一张表格要填,慌张中把十四写在了姓名栏里,按规定不得涂改,再买表格要花钱,于是就把“十”改成李,四字不好改,正好看到墙上一块匾“光被四春”,就加了个光字,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名字。;一、李四光生平年表;1926年 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
1928年 担任中央地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5年 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1948年 在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作 《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1950年 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60年代初 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
1971年 卒于北京;心灵对话:李四光三次回国原因何在?;二、科学贡献;2、其他领域的成就:
(1)冰川学方面: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后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2)古生物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三、体验感悟:; 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
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
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请回答:
(1)李四光打破???哪两个“洋神话”?
(2)李四光的哪些精神值得当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
;四、对李四光的评价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凝聚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1905年,年仅16岁的李四光在日本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52年起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首任部长的李四光,为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曾武断地断言:“中国是缺乏石油资源的国家。”这一错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李四光驳倒。
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1956年以前,长期被外国人宣布为贫油国,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 。是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创的地质力学,打开了中国石油宝藏的大门,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第四纪冰川研究; 第四纪冰川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第四纪冰川。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李四光。李四光在20年代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30年代,他又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