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 名庞蕊学 号1052222015075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阐述及其对
体育科研创新指导的认识
任课教师 赵高彩
完成时间 2015/11/18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年 级 2015级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阐述及其对体育科研创新指导的认识
【内容提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基础上,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国外发展论及科学技术哲学理论的归纳整理,??对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观方面影响进行综述,得出提高我国体育科研领域创新能力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科研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科研创新型人才,发展与体育科研创新理论相协调的科学技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科学创新技术储备。
【关 键 字】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体育科研创新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学界一般划分为三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二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是立足国情,对外国发展经验的借鉴,而邱清亮,陈红兵在其《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与逻辑意蕴阐释》一书中指出,科学技术哲学可作为第四个方面,构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1.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形成以来,理论界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最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1.1.1“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们从事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以人及人类的生存。解放和发展为最根本的目的的,“以人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群众史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整个历史过程是由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而不是由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在唯物史观的角度,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名群众为本,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任何阶级和个人只有融入人民群众并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时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承认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1.1.2“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哲学理论依据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强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现全面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3个层次组成社会结构,这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思想。
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要求要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社会系统的有机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只有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系统的有机性和整体性,才能在发展中保持社会的协调和稳定。
1.1.3“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易破坏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实现每一代的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唯物史观关于人、社会对于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主要有三大基本研究方向: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中国科学院在《200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战略报告》 本报告集中地研究跨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一级台阶;2040年实现能源和资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名校联盟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VIP
- 软件开发(平台开发)项目实施方案.pdf VIP
- 巨野青年路南拆迁规划方案.pptx VIP
- 中华古籍子集明伦汇编 人事典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pdf VIP
-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文化节活动主题班会.pptx VIP
- 2022年-2023年房地产估价师之基本制度法规政策含相关知识题库综合试卷A精品.pdf VIP
- 燃气燃烧与应用_chap4.ppt VIP
- 剑桥少儿英语介绍.pptx VIP
- 第三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整理和复习(1) 课件2025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
- 油菜根肿病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药物防治策略探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