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周年系列专题之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六十周年系列专题之四

新中国六十周年系列专题之四·国民福利账本 2009-08-27 11:10:00 来源:  HYPERLINK / \t _blank 南方周末(广州)  HYPERLINK /news_shehui2_bbs/5HNHLURR00011SM9.html 跟贴 0 条  HYPERLINK / 手机看新闻 中产阶层难道正在成为“中惨”阶层?如果不通过“啃老”的方式买房,只能是被消灭在中产门外。而要维持一份“中产的生活”,房子只是第一个坎,更多的压力与困境就在不远处等待。 “中产”之后——光鲜身份背后的难以承受之重 对未来生活无保障的恐惧,是中产阶层最大的压力来源 图/南方周末资料图 中产阶层难道正在成为“中惨”阶层? 一篇名为《一套房灭一个中产家庭》的网帖正在白领们常逛的MSN中文网上掀起讨论热潮:上海房价压力超巴黎,巴黎房价是当地居民月收入的34倍不到,而上海是400倍。 25岁的魏???看着这篇网帖,不免“心有戚戚焉”。魏忠是某知名门户网站的一名网络编辑,月收入税后一万元左右。2006年毕业工作至今,他攒了16万元,算是走得比较顺的大学毕业生。最近他想在北京东边的通州区买套房子,但在整条八通线地铁沿线,已经很难找到一万元每平米的房子了。 经过30年的经济建设,中产阶层逐渐崛起,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一般来说,达到中产阶层占45%以上是现代社会的标志。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告诉记者,我国中产阶层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已经占据人口22%至23%。 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413万。按照社会学定义,如魏忠一样,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体面公司工作的白领们,正是蓬勃兴起的中产阶层主力军。 但刚刚迈入中产门槛,魏忠们就发现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如果不通过“啃老”的方式买房,只能是被消灭在中产门外。而要维持一份“中产的生活”,房子只是第一个坎,更多的压力与困境就在不远处等待。 中产阶层消失? 早在3年前经济寒冬即将来临的前夕,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就做出了让人不寒而栗的预测:中产阶层的消逝。 大前研一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介于老中产和新中产之间的群体:“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个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 大前研一的预言在金融海啸爆发之后似乎正在加速实现:世界上不少国家出现了中产阶层萎缩的现象。以美国的一些中小城市为例。这些城市一般只有百万人的规模,其中往往有几十万人会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工作,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金融业首当其冲,大批白领工人失业。 对中国来说,虽然实体经济在巨额政府投资的拉动下保持了GDP上的增长脸面,但内需依然无法拉动。由于房贷车贷社会保险等压力以及对未来的压力预期,中产之后的人们,消费能力几被锁定。 如今,出于对经济大势的担忧和未来社会保障的不自信,本来是具备巨大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将更多的钱存进了银行,哪怕政府将存款利率一再下调。魏忠就将10万元存了1年定期,另外6万元扔进了股市。 按照陆学艺的理论,中产应该是按照职业来定义的概念,而非按照收入。而且,中产可分成两类人。一类是老中产或者叫有产者,即中小企业主、农场主、大个体户和专业户。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全球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大规模涌现第二类中产群体,即白领、教授、工程师、律师和研究员等。 陆学艺的研究数据显示,这10年来中产阶层队伍的扩大首先是私营企业主的大量涌现,其次是知识分子和白领人数的增加。 但这两拨人恰恰又是对经济变冷抵抗力最弱的群体。“老中产的福利问题不大,新中产则够呛。”陆学艺分析说,老中产们对于住房、看病和社保的担忧不大,但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子女的教育。而刚工作的小白领等新中产们,买房是最大的压力。 而且,金融海啸余波未了的情况下,他们在职场中更加丝毫不敢懈怠。他们不敢迟到,冒着被挤成相片和被揩油的痛苦,挤上地铁。他们不敢浪费时间,否则很可能将面对落伍、失业、受穷和被淘汰的残酷现实。 中产生活,处处暗礁 不足以让人踏实的社会保障,增加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让中产者们时时刻刻在内心发出自警:要么努力进入高收入群体,要么往下走,返贫为低收入群体。而要想保住自己中产的阶层身份,只能是忍气吞声,在“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的路径依赖中继续走下去。而这样的生活几乎经不起什么波折:疾病,孩子,投资,甚至家庭破裂都会打破中产们的艰难平衡。 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栋伟是一个典型的中产人士:在北京有一房(全额付款)一车一媳妇,除去提成外的固定年收入30万元,还拿着网尚给的期权。他的中产生活也很光鲜,一周3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