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电催化剂包括初级效应和次级效应:
初级效应—电极表面与反应物及产物(包括中间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次级效应—双电层构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研究电催化的意义;
;
;滴汞电极上的氢超电势
1、HCl+KCl;2、 HCl+KBr;3、 HCl+KI;
;
;第一节 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
氢气析出的电催化
(电解水,水溶液二次电池充电负反应,金属溶解的共轭反应等)
氢氧化反应的电催化
(燃料电池的阳极反应)
第二节 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
氧气的电催化还原
(燃料电池和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金属自溶解的共轭反应)
氧气析出的电催化(电解水);
;
;在许多金属上,氢析出超电势符合Tefel公式:
?c= a+ blgI
a= (-2.3RT/ ?nF )lgio 或 (-2.3RT/ ?nF )lgio
b= 2.3RT/ ?nF或 2.3RT/ ?nF
其中,b:100~140mV,表明表面电场对氢析出的活化效应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电极上a值很不相同,表明对氢析出的催化能力不同。
按a值大小,可将电极材料分为三类:
1、高超电势金属( a?1.0 ~1.5V):
Pb, Cd, Hg, Tl, Zn, Ga, Bi, Sn等
2、中超电势金属( a?0.5 ~0.7V):
Fe,Co, Ni, Cu, W, Au等
3、低超电势金属( a?0.1 ~0.3V):
Pt,Pd,Ru等;氢析出的基本历程;
;可能的反应机理:
1、电化学步骤(快)+复合脱附(慢)
i0A》 i0c 》 i0B,复合机理
2、电化学步骤(慢)+复合脱附(快)
i0B 》 i0A , i0C,迟缓放电机理
3、电化学步骤(快)+电化学脱附(慢)
i0A》 i0B 》 i0C,电化学脱附机理
4、电化学步骤(慢)+电化学脱附(快)
i0C 》 i0A , i0B,迟缓放电机理;高超电势电极(汞)上的氢析出反应机理;3、假设电化学脱附步骤为控制步骤:
I=2Fk’CH+?MH exp(?F?c/RT)
= 2Fk’CH+ ?0MH exp[(1+?)F?c/RT]
?c=常数+ 2.3RT/(1+?)F lgI, b=39mV;在中/低超电势电极上的氢析出反应机理;
;
;
;
;气体电极反应必须采用气体扩散电极;;
;
;
;
;
;
;
;
;
;
;过渡金属大环??合物对氧还原的催化机制;CoTPP(四苯基卟啉钴)对氧的催化还原;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