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docVIP

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选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 院系班级: 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2班 学 号:2011506028 姓 名:吕仁杰 2013年 6 月 25 日 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 吕仁杰 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2班 2011506028 内容摘要:在饮食方面,无论是饮食内容还是饮食观念、饮食方式,中国与西方均有较大差别,也有些人认为中国的饮食文化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饮食文化并无优劣之分,他们各有各的长处,我们应当主动了解其他饮食文化,学为己用,丰富并发展我们自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 饮食内容 饮食观念 饮食方式 正文: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无法相比的,但是我们的饮食文化处处都优于其他饮食文化吗?其实并非如此。各民族饮食文化不同,其发展也各有千秋,优点也体现在各个不同方面,比如西方文化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下面就通过与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了解我们自己的饮食文化,学为己用,从而更加丰富我们自己的饮食文化。 筷子与刀叉的对比—中西方饮食内容的差异 筷子的使用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无论长短方圆,一夹就起来,简单方便实用。但筷子也有其缺陷之处,回到餐桌上,也许应对炖得稀烂的黄豆猪蹄,筷子还能游刃有余,一旦碰上牛排,恐怕筷子就要自惭形秽了,相比之下,刀叉这时表现出它们的专业特长。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叉种类较多,使用时也较为繁琐,但其属于专用工具,更加适应于西方人喜欢肉食的饮食内容。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从先秦开始,饮食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加之佛教、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忌杀生灵,禁忌肉食,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同时也推动了蔬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制作技术的发展。菜多肉少,且有“食不厌细,脍不厌精”的说法,可见,各式各样的饮食内容,足以用筷子解决, 而刀叉的使用则显多余,甚至会被视为异类。 西方人则一直保持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然后用叉送进口里。荤多素少,比较注意对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饮食利用,饮食结构上,也以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肉类菜品居多。比如,牛排、整鸡等,饮食内容的不同,使他们更加偏向于使用刀叉,这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更加方便的饮食工具。 筷子与刀叉分别为适应不同饮食内容而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随着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国也出现了大量的西式餐馆,学着使用刀叉,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饮食结构,丰富我们的饮食内容,甚至可以丰富我们的交往圈,提升我们的个人品味。 理性与感性的对比—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几块儿羊排,另一边配煮好的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在中国,对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当把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中国饮食中,虽然“色、香、味”俱全,保证了味感的同时,精神也得以充分的愉悦,但是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也许并不如西餐那样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西方饮食虽然机械味差,但是注重科学营养,有利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饮食方式上,我们应学习西方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 大众与个人的对比—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都有在餐桌上互相交流或者说交谊的习惯,在中国是大家一起交流,一起互动,而西方则侧重于与邻座的交谊,偏向个人感情、信息的交流。 在中国,筵席要用圆桌,大家聚餐围坐,共享一席,交流感情,形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和谐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大团圆的氛围。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在进食过程中,大家也是依个人喜好或其他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