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考叔和管仲故里--登封天蚨园考证》.docVIP

《颍考叔和管仲故里--登封天蚨园考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颍考叔和管仲故里--登封天蚨园考证》

颍考叔和管仲故里----登封天蚨园考证 管仲故里登封天蚨园? 管仲(?—前645年),登封天蚨园人,名夷吾,字仲,生年不详。相传,他是姬姓后人。《史记?管晏列传》的记载是“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颍上即颍水的上游或颍邑,就是现在的登封市西郊少室山下天蚨园。 管姓源出管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记载:武王灭商,封三弟叔鲜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史称管叔鲜。武王驾崩,管叔叛乱,兵败被杀,管国立国不足6年而被废。管国被废后,周成王十一年迁管叔鲜子辈为纶邑大夫,“纶国”是夏代方国,在登封西郊天蚨园一带,这儿正是“颍水上游”、颍水之源。 颍地,春秋时属郑国大夫颍考叔的封地,即现在的登封市颍阳。颍水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即登封的颍河,最后在安徽的颍上县汇入淮河,流经数百里。“颍上”即颍水的上游或颍邑,即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少室山南麓的颍水发源地天蚨园。而非安徽的“颍上”(安徽的颍上县,周为“慎邑”,秦置“慎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颍上”,所以汉代司马迁不可能知道发生在他800年之后的事),登封作为颍水的发源地无疑在上游之内。登封至今流传着“智管子不智管子”的方言。 管仲家在登封“颍上” 说及管仲,司马迁《史记?管晏(管仲晏婴)列传》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第一个霸业:“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成就齐国霸业的管仲,籍贯不在齐国,而在齐国之外的“颍上”,是“颍上人”。 管仲是“颍上人”,没有争议;问题是,“颍上”,到底是哪儿的“颍上”? 倘若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管仲是安徽省颍上县人。 在当下的行政设置中,只有安徽颍上县包含“颍上”二字。 “安徽省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颍上(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1400多年。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倘若《颍上县政务信息网?县情概况》上这段有关“颍上县”自春秋以降,其行政名称赓续、变迁的说法当为权威的话,那么其自称“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则大可存疑。 道理很简单:隋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才有“颍上县”;司马迁是西汉史家,约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今日安徽颍上县认定管仲是“颍上县人”的依据,无非是司马迁所说的“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司马迁不可能在六七百年之前,就能够预测到隋炀帝会在春秋“慎邑”、秦汉“慎县”、南北朝“楼烦县”的地盘上,除旧布新,设置“颍上县”,提前让管仲“入籍”“颍上”,说“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概而言之,司马迁的“颍上人也”与当今的“颍上县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概念——倘若管仲家在今日颍上县,要么司马迁会按管仲出生时行政区划,说他是“慎邑人也”;要么会按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划,说他是“慎县人也”——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司马迁都不会说管仲乃“颍上人也”。 有的专家认定管仲是当今“颍上县人”的理由有点儿“荒唐”: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改楼烦县为颍上县,至今未变。明万历六年(1578年)颍上县令屠隆(浙江鄞县人)捐俸倡修管鲍祠于城北关,得到颍上士民的响应与资助。此祠几经兴废,今存殿堂五间,有前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颍上人)题写的楹联。于是,后人因此认定“颍上”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颍上县,而且收入到非常权威的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似乎这种说法已是不容置疑了。 乖乖,明朝修了个管鲍祠,而今收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管仲籍贯就此“不容置疑”乎? “颍上”似乎不是古地名,从春秋至隋初,“颍上”二字作为一个词组,大概只在《史记》中出现过这么一次。说“颍上”就是今日“颍上县”,当然大有问题——更何况,今日颍上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都有自己的“名讳”,司马迁缘何舍“名讳”而取“颍上”? 《史记索隐》云:“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汉有颍阳(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临颍(今河南临颍县北)二县。今亦有颍上县。”《索隐》为唐代司马贞所作,他的“今有颍上县”,乃唐代建置,显然不能说明春秋时的“颍上”就在今日的颍上县。 “颍上”,是司马迁“泛言颍水之上耳”?倘若如此,颍水两岸,都是管仲故乡——以司马迁治史之严谨,他断然不会如此。 有的学者以为,“颍上”应为“颍水上游”,并借重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言颍上县“以地枕颍水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