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宫内膜样癌1病例误诊为盆腔多发包虫分析.docVIP

卵巢宫内膜样癌1病例误诊为盆腔多发包虫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卵巢宫内膜样癌1病例误诊为盆腔多发包虫分析

卵巢宫内膜样癌1病例误诊为盆腔多发包虫分析 刘建华 赵国泽 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新疆 哈巴河 836700 1病例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哈萨克族,女,52岁,牧民,一日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腹隐痛后转为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急诊收住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R:19次/分,心率:76次/分,律齐,腹肌软,肝胆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左下腹可扪及包块,伴有压痛,无反跳痛,包块大小约:13*11cm,肠鸣音3-4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屈伸活动可,双侧巴氏征、奥氏征、查氏征均未引出。 2、辅助检查:① CT显示膀胱充盈欠佳,盆腔内126*117*120mm不规则团块样混杂密度影,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小囊状影,囊间衬以稍高密度带,轮廓清楚,子宫受压向左后方移位,直肠变形、前腹壁膨隆,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盆腔囊性占位,考虑多子囊包虫(如图1)。②B超显示膀胱充盈不良,子宫附件未显示。于盆腔区探及大小131x125mm的混合性区,边界欠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强光带与液性暗区相分隔。诊断:盆腔混合性包块,包虫可能性大(如图2)。 3、手术及确诊情况:术中所见盆腔左侧有一直径约:13*13cm的囊性包块,形态不规则,有多个囊腔,其表面呈暗紫色,该包块与左侧附件相连,蒂扭转;探查右侧卵巢,见有多个大小不等囊肿,与周围器官边界不清。诊断为:双侧卵巢囊肿,伴左侧蒂扭转。病理结果为卵巢宫内膜样Ca(如图3)。 图1 图2 图3 2 讨论 1、绝经前卵巢正常大小为3.5mmx2mmx1.5mm,绝经初期1-2年内缩小为2cmx1.5cmx0.5cm,2-5年后继续缩小至1.5cmx0.75cmx0.5cm。绝经后妇女的卵巢即使和绝经前正常卵巢的大小相仿,也应警惕有卵巢癌的可能。卵巢原发肿瘤可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除了囊性畸胎瘤外卵巢肿物的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下列征象是提示恶性肿瘤的指征:①肿物最大经大于5cm,肿物越大越应警惕恶性的可能,但小的肿瘤甚至与正常的卵巢大小相仿者也可能为恶性;②囊壁或分隔的厚度超过3mm,厚薄不均,或有结节或斑块;③肿物内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的可能性大;④肿物的边缘不清晰;⑤增强扫描时实性成分可有强化或不规则强化,有时可见增粗扭曲血管影。子宫内膜Ca占卵巢原发肿瘤的3.1%,30%为双侧性,10%-15%与子宫内膜癌并存。肿物可以大部分或完全为实性,内有坏死出血,也可位囊实性。 2、卵巢宫内膜样癌影像鉴别诊断 (1)卵巢囊腺瘤:为多房性,分隔均匀或不均匀,壁厚度多在3mm以下,内壁光滑或有乳头状突起。 (2)卵巢囊肿:单发者居多,肿瘤直径多小于4mm,少数为多囊性。巧克力囊肿临床上伴有痛经史。 (3)囊性畸胎瘤:表现为盆腔内边界清楚的混合密度肿块,内有脂肪、软组织、牙齿及骨骼样高密度,有时可见半月形或环状钙化,与周围器官边界清楚。 (4)多子囊包虫(细粒棘球蚴型):典型表现为囊内囊,子囊的大小、数目不一,子囊密度总是低于母囊,近周边部新生的子囊密度常低于中心部较陈旧的子囊。有牧区生活史。 3、误诊原因分析:①对卵巢宫内膜样癌认识不足,此病较为少见,加之本病人有明确牧区生活史,故倾向于包虫病诊断;②宫内膜样癌间隔厚薄不均,而多子囊包虫壁厚薄均匀,影像科医生对图片观察不细所致;③影像学检查误导临床诊断,目前超声及CT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工具,不同的疾病在影像上可能有相同的表现,而相同的疾病又有可能有不同的影像表现,故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附3张CT图片 M1-A座机电话号码4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