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解表药;外感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风邪的致病特点;概述;概述;概述;概述;概述;概述;教学要求;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麻 黄 《本经》 ;麻 黄;麻 黄;麻 黄【适应证】;麻 黄【临床应用】;2.咳嗽气喘
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处方用名】
生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
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
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1. 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
3. 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1.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用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喘咳气粗、鼻翼煽张者。;桂枝 《名医别录》;桂枝;桂枝【适应证】;桂枝 《名医别录》;桂枝 《名医别录》;桂枝 《名医别录》;桂枝 《名医别录》;【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切碎用);1. 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2. 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
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中。;麻黄与桂枝之鉴别;紫苏 《名医别录》;紫苏叶;紫苏梗;紫苏;【适应证】;紫苏;生姜 《名医别录》;生姜 《名医别录》;生姜【适应证】;生姜 《名医别录》;生姜 《名医别录》;生姜 《名医别录》;生姜 《名医别录》;【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药】
1. 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2. 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3. 煨姜:将原支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香薷 《名医别录》;香薷 《名医别录》;香薷 《名医别录》;香薷 《名医别录》;香薷 《名医别录》;香薷;香薷;荆芥 《本经》;荆芥 《本经》;【适应证】;荆芥 《本经》;荆芥 《本经》;荆芥 《本经》;荆芥 《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
【处方用名】
荆芥、荆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
荆芥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按语】
1.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