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感染及相关疾病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简介;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内 容;对人致病的疱疹病毒;病毒;1964年Epstein Achong和Barr首次从淋巴瘤细胞株分离出疱疹样病毒,命名为EB病毒。; 在细胞外成熟的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为150-180nm 有一个蛋白囊膜。 囊膜内是20面体的核衣壳,由62个管状粒子粒组成。 核衣壳内是直径约5nm的致密体,主要携带病毒基因组的线状双链DNA;EBV抗原性 EBV抗原性可分成两大类: EB病毒增殖感染相关的抗原 EB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1、病毒增殖感染相关的抗原 (1)EBV早期抗原(EA) 在病毒增殖开始时产生的,是病毒增埴早期诱导的非结构蛋白,分为EA R、EAD,后者具有EBV特异的DNA多酶活性。EA出现是EBV活跃增殖的标志。;;;2 、EBV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 (1)EBV核抗原(EBNA) 所有EBV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都可检出这种核抗原 包括EBNA1,EBNA2 EBNA3A,EBNA3B,EBNA3C 主导蛋白;;二、EBV主要致病机制;EBV包膜pg350/220 + B细胞膜上EBV受体CD21 细胞内吞作用进入内网,进入细胞核 状态1: DNA呈线性、滚动复制→细胞裂解 状态2: 脱壳,EB-DNA环化成附加体,存在于 染色体之外,随宿主细胞复制而复制, 潜伏状态 ;; BEV抗原 静止TH(CD4)转化为 活化的TH (两种形式) 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TH 静止的B细胞 浆细胞 抗体(体液免疫) 诱导性T细胞(Ti) 前体CTL变成效应CTL 淋巴毒素 靶细胞自杀 (特异性免疫) 穿孔素 靶细胞破坏 前体TDTH变成效应TDTH,释放淋巴因子,迟发型超 敏反应 TS(CD+8)缓慢激活,抑制作用,形成抑制性免疫环路 ;增殖性感染-溶细胞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EBNA):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 潜伏感染膜蛋白(LMP):潜伏感染B细胞的表面抗原 ;;三、EB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抗EBV抗体:早期和晚期;;;血清学诊断中常见的问题;;四、EB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和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1;;IM的常见并发症;;(3)血液系统并发症 EBV可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以及其他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可与正常组织中具有相似结构的蛋白质发生交叉反应,引起造血系统异常: IM患者中约有3%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个少见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的第3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4~8d可以完全恢复造血。;;;;;;;患儿男,5岁 发热6天,腹胀2天 查体 阳性体征: (1)腹股沟区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度好 (2)肝肋下约4.0cm,质中缘锐,脾肋下未触及 辅助检查: (1)EB病毒定量:2.2×10?copies/ml(08.3.18本院) (2)血常规 : WBC4.5×10?/L N% 57.2% ,L% 28.7%,M% 9.6% Hb76g/L, PLT 396×10?/L(08.3.22本院) (3)骨髓涂片:呈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4)外周血涂片:未见异常淋巴细胞 ;IM治疗;2.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 XLP) XLP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以性连锁免疫缺陷为特征的家族性遗传病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儿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