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青少年犯罪发展性因素.ppt
第二章:青少年犯罪发展性因素;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统计资料表明,整个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基本呈增加趋势:
1980年为61.2%,1981年为64%,1982年为65.9%,1983年为67%,1984年为63.3%,1985年为71.3%,1986年为72.5%,1987年为74.4%,1988年为75.7%,1989年为74.1%。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生效,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虽有下降之势,但仍然十分严重:
1990年为57.31%,1991年为52.88%,1992年为50.78%,1993年为50.74%,1994年为49.12%,1995年为45.54%,1996年为40.53%,1997年为37.85%,1998年为39.39%。(刘守芬;孙晓芳);我国青少年犯罪有以下特点: ;2.青少年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作案的倾向高于中、老年人犯罪,暴力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对1996年、1999年两年入狱罪犯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青少年罪犯中,使用暴力手段作案的分别占30.6%(1996年)、51.6%(1999年)。相对应的中老年罪犯,使用暴力的比例分别为27.2%(1996)、38.6%(1999年)。
与中老年人实施的暴力犯罪相比,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结伙性。 ;3.青少年性犯罪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
4.近年来青少年中因吸毒引发的犯罪猛增。根据2000年6月2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家禁毒委对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吸毒者的年龄进行统计,多数为17-35周岁的人,占吸毒总人数的85.1%,其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人数占60%以上,25岁-35岁的占25%左右。 ;青少年犯罪
1.无业人员及城市周边地区人员居多;
2.父母离异、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
3.结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
4.侵犯财产的案件多;
5.还有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 ;二.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 识别;二.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 识别;社会“危险因素”;贫穷意味着家庭应激的可利用资源有限;
贫穷意味着更难享受到好的教育;
贫穷意味着遭受到更多的社会歧视与偏见;更易受到欺凌而形成攻击性;
贫穷会直接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
贫穷更容易进入司法程序。;②同伴经验
青少年的生活世界:家庭;同伴。
涉及到经济、教育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通常征询父母的意见;
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通常征询同伴的意见。如衣着、饮食、约会、娱乐及毒品等。
同伴经验对犯罪倾向性获得产生影响并不是简单、直接的,既以形成的心理基础与行为不良的同伴交互作用的结果。既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又源于家庭及其教养行为和整体的社会环境。
研究表明:反社会倾向形成在前,与行为不良的同伴交往在后。
;攻击行为是被同伴拒绝最重要的原因。被拒绝的儿童就会主动寻求具有同样不良行为或价值观的人为朋友。
学龄前就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能很好的预测其成年后的攻击行为。被同伴拒绝的经验反过来又会强化攻击行为,进一步阻碍其社会性与人际技能的发展。
被同伴拒绝的经验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轨迹。为仇视社会和他人埋下了种子。;③学龄前及学校经验
缺乏监管的儿童更容易习得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又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同伴的拒绝又促使其与有不良倾向的人为友。
学业失败更易促使儿童认同不良行为。
不要将幼儿寄宿在学校。;④家庭结构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更有可能来自可能来自父母或分居的家庭。但是家庭结构是否完整不是产生犯罪的直接原因。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功能缺失,则导致犯罪。
家庭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过程”,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⑤父母教养行为
Gerald Patterson认为:儿童的反社会倾向是通过家庭互动过程建构起来的。
父母的忽视、拒绝、否认、情感剥夺和暴力是滋养儿童反社会倾向的重要原因。;教养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厌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
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