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历史的沉思:
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改革使北魏一度生机勃勃,但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30余年后,北魏灭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改革前;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改革前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
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
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改革前;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
⑷推行租调制:;改革前;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
⑵经济:
⑶军事:
⑷地理:
2.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三、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⑴易服装:;易服装;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三、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鲜卑族姓氏;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三、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6)定门第:;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三、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3.影响:;材料二 有学术观点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
材料三 (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吴友富认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会让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中国应改换新的形象标志。;关 于少 数 民 族 封 建 化;小结
孝文帝改革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
1.三长制与租调制是为了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
2.迁都与易俗是为了新制的推行;三、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 (2003上海卷)(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2 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3 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4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材料一(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决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 …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490年)主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 … …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 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 材料四(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有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北魏分裂于534年)。
文档评论(0)